台商投资大陆 获利者甚少风险高
http://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18/09/341126.jpg
中共提出许多诱人的优惠条件吸引台商投资、设厂,但最后能从中获利的人
却不多。图为中国工厂内作业的工人示意图。(Getty Images)
【大纪元2018年09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徐曼沅台北报导)中美贸易战延
烧,从手机到电脑,越来越多电子周边产品制造商准备将中国生产线转向东
南亚、墨西哥等地,部分台湾、日系供应链也开始从中国撤资。
与此同时,还是有不少台商前往中国,因为中共仍不断释出利多,开出文件
快速审批、提供辽阔土地设厂等优惠,还有当地政府书记官入股、通路商出
资建设等利诱,企图让台商相信:只要带着技术与经验,甚至不用资金就可
进入中国,获取丰厚商机。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台湾商人便开始陆续赴中国寻找商
机,四十年过去,成功者寥寥可数,但却产生了无数的“台流”,他们在北
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国大城市流浪,有家不得归,没钱、没工作,在
上海就有近万名苦等东山再起的台湾人。
中方巧立名目要钱
2016年,台湾一家经营三代有成的传统食品工业产商获得了赴中国东北设厂
的机会。这家老厂代工制造食品,颇负盛名。
第二代负责人吴先生(化名)表示,当初透过台商协会的介绍认识,中国方
面打包票可以提供数甲的土地供食品厂兴建新厂房,而且还解决了北方天气
严寒的缺点,提供恒温设备,在这样的诱人条件下,家族决定到中国东北熟
悉环境。
原先只想要去看看的吴先生,带了自己的产品到东北,当地官员、商家试吃
后说:“行,这个技术要得。”当场加码表示,台商完全不用出钱投资,参
与股份的有当地书记官、通路商站,公司由四大股东共同经营。
吴先生的家族在台湾已经有很好的市场,他也深知中国只是想要自己的技术
,但仍决定与中国合作。他认为,这是一个拓展海外市场的机会,尽管中国
市场通路都被合资人赚走、东北厂房不属于自己,但若能在东北的大城市开
拓海外订单,这笔生意也还是划算。
此外,吴先生还有另一个盘算。他说:“东北白菜清脆甜美,若能取得通路
进货,回台湾制造泡菜就更好了。”因为台湾提供的白菜不稳定,东北白菜
成了家族与大陆结盟的另一个原因。但现实的合作真的如此顺利吗?
吴先生将重要的发酵工作在台湾完成,然后带原物料还有自己的团队到东北
工作三个月,提供技术指导,他统筹食品制造翻搅的次数、发酵的原物料,
为了防止商业机密被窃,吴先生与合作者谍对谍。
一开始中方提出合作条件,吴先生不需要投入任何资金,但工厂开始运作后
,对方就开始以各种名目向他要钱。吴先生与家人轮流到东北监督、观察后
发现,对方提供的保证很多都可能无法落实,尽管他不担心技术被转移,但
这样两岸奔波会不会白忙一场?他希望藉“钱”进中国获得人脉、市场与原
物料,但放手一搏的结果,会否是泥足深陷?吴先生在东北的工厂即将正式
出货,届时才能知道结果。
中方给予承诺却轻易跳票
杨小姐(化名)嫁入台湾传统食品世家,她有感于老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
尽管能生产很好的产品,却始终只能“代工”,于是杨小姐与先生成立新的
品牌,透过台湾商会关系到河南参访,2016年底开始接洽到中国设厂的计划
。
尽管很多人告诉杨小姐,河北环境更适合其食品发酵,甚至中共官方的“特
供”食品都来自河北,但她只能退而求得在河南设厂。因为河南的投资者于
2017年就快速地获取批文,省去许多繁杂手续。
杨小姐尚未开始投入技术与人力赴中国,她开始试卖一些产品,没想到不到
一个月很快就卖光了。仿佛就像中国合伙人所说的:“一人一汤匙,你就卖
不完了。”
于是杨小姐开始在台湾制造成品,然后运往大陆工厂分装,她囤积了大量的
货在小港区。但上个月开始,河南的投资人突然说:“批文不行了、工厂不
能开了。”中国合伙人给予杨小姐的保证轻易跳票。
众所周知,将资金投入中国市场可获取相对廉价的劳工、低土地成本,还有
政府提供租税减免、协助低利融资联贷等多项好处,但因法律环境不同,台
湾人在中国缺乏“接地气”的关系,像杨小姐一样遭遇的人不在少数,台商
企业遭并吞、技术遭转移、批文被阻挡、资金被掏空等情况亦是屡见不鲜。
台湾传统食品产业有许多优良的老字号面临转型,在所谓“台商带台商”的
推荐下“钱”进中国,但最后获利者甚少,甚至有很多“台湾人骗台湾人”
。杨小姐庆幸自己赴大陆并未投入资金,消化产品屯货后其实没有太多损失
;吴先生也设下停损点,坚持不在东北厂房投入资金。新一代的台商前进中
国,商机究竟在何方?◇#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9/9/n10701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