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回归专业讨论淹水吧

楼主: junby (junby)   2018-09-09 00:57:18
※ 引述《ila9970 (ILa)》之铭言:
: ※ [本文转录自 HatePolitics 看板 #1RazVPM0 ]
: 作者: lofan (史帝芬霍铜) 看板: HatePolitics
: 标题: [讨论] 回归专业讨论淹水吧
: 时间: Sat Sep 8 22:08:20 2018
: 每到下大雨 又开始会有一方人见猎心喜 急着要批对方
: 但事实就是 台湾的防洪标准就是以每小时70-80mm的标准在设计
: 前阵子高雄的淹水、这次台北的淹水都超过这个标准
: 很多人会骂 怎么那么没远见没想到极端气候
: 但若是一开始设立每小时100mm的标准
: 雨水下水道势必要挖得更宽更大 预算势必要增加
: 又会有人质疑政府又在贪污绑桩了...
: 而台湾的防洪设计 容我在下面分别介绍台北高雄的模式
: 台湾现在的下水道系统 主要分为污水下水道和雨水下水道
: 污水下水道连接工业废水、家庭废水 经由特定的管道汇集到污水处理厂
: 至于雨水下水道 则是马路旁的水沟先汇集到箱涵
: 再借由遍布整个城市的雨水下水道(只要马路上看到的人孔盖基本上都是)
: 借由抽水站直接送到河或海或是滞洪池
: 而台北市周边有淡水河和其支流 这些河周围都有相当高的堤防
: 抽水站可以直接将雨水下水道汇集的雨水 快速抽到淡水河和其支流
: 淡水河又能借由和海平面的高度差 不断将汇集的河水排放到海中
: 至于高雄方法则和台北不太一样
: 高雄也有爱河和其支流覆蓋整座城市
: 但因为爱河其实当初是人工运河 和海平面并没有高度差
: 也就是一旦利用抽水站将雨水下水道汇集的雨水抽到爱河
: 爱河是只会暴涨而淹到陆地上的...
: 也因此 高雄需要广布滞洪池来做为宣泄雨水的中继站
: 一开始先将雨水抽到各个滞洪池 等到雨停后再逐渐引流到爱河或是海边
: 了解这个逻辑 就可以知道为何台北不需要广布滞洪池就可以达到宣泄效果
: 因为即便台北市是盆地 他的海拔依旧高过沿海的高雄市
: 也因此台北这次即便小淹 很快积水就退去了
: 高雄前阵子淹很惨 但两个小时左右积水就都退得差不多了
: 也因此 北高的治水都算是成功的 只是尚不能应付极端气候
: 仅希望板友都能了解背后的逻辑 而不要随媒体起舞就是了...
防洪标准不仅考量每小时降雨量来设计
它包含了空间概念,以流量来设计。而普遍的防洪标准
中央管河川100年不溢堤:如浊水溪
区域排水25年不溢堤:如绿川,柳川
雨水下水道,侧沟1~5年(依人口订)
淹水造成需要考量外水与内水的情况
雨水下水道(内水)排入区排(外水)
区排(内水)排入中央管河川(外水)
简单的概念当外水满了,
内水系统很快就失灵了。
以这次台北的降雨属短延时强降雨
(下的时间短)
虽然流量超过雨水下水道设计标准,
但外水未满,所以退水也快。
才会有是积水的说法。
相对的,南部这次整整下了两天,
长延时强降雨造成了所有滞洪池,河川都满了,无法延缓或降低洪峰流量。
也导致要等外水退了,内水才排的出去,当外水满了,抽水设施也是无效的
今天不是台北只要降雨量低于78mm/hr就不会淹水,只要连续降两天的降雨量都接近78mm
/hr,等山区的水都下来
台北也是会淹的很凄惨
不可能无限提高设计标准,
因为不符经济效益,
拿那些来补助受灾户可能都还比较划算
政府该让人民认知的不是不会淹水,而是要建立人民防灾,减灾的观念。
该让人民知道当水位到达多少,持续性的强降雨可能会造成淹水灾情,来提早防范,减少
灾情。
这样也可少点口水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