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FB] 杨儒门-一市改建要就事论事

楼主: Punknever (Punknever)   2018-09-08 19:21:35
※ 引述《keroro39 (华人一直以为自己是动物)》之铭言:
: FB卦点说明:(对停车场,鱼市的存在,吴音宁的考察功用提出见解。)
: FB连结:https://goo.gl/FFGtR8
: FB内容:
: 我曾应柯市长之邀,担任台北农产公司董事,以我第一线理解北农及一市营运经验,跟各位分享我对于一市改建的看法。目前大台北地区有4个果菜批发市场,分别是台北的一市(在万华)、二市(在滨江),新北的三市(在三重),和新成立的板桥市场。
: 1974年设立至今的一市,无论是到货量跟销售额都是四个市场的最高,因为量多,品项多而好,也是承销人(贩ㄚ脚)最多的ㄧ个市场。但一市40年前设计的每天最大到货量是600吨,现在已经达到平均每天1600吨,远远超过原规划的最大吞吐量。而建筑物从1974到现在2018年已经超过44年,多次修补后,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改建”因此形成ㄧ个重要的议题。
: 先来一市场看看,再评论吧
: 这几年,我只要晚上有时间,都会去ㄧ市走走,想多了解现在的果菜批发和市场需求。除了自己去之外,也会带朋友、记者或有兴趣的人去参观一市。参观一市的行程,半夜十二点就要到一市集合。从菜车下货、理货员理货编号、拍卖员裁价、农药检验,到三点十分大宗蔬菜开始拍卖,四点水果拍卖,一路看到五、六点才结束。行程相当精实,但这就是果菜市场的日常。
: 我跟人约看一市场,如果迟到5分钟以上就不等了,也不联络,因为要大家晚上不睡觉,来逛市场到早上5点多,多数的人没有办法。比例常是10个约好的人,有2-5个不会到。所以一般人对拍卖市场不了解是正常的,但连拍卖市场都没来过,也不了解,就在评论,那就是一件很无聊的事。
: 如果你雨天来逛过一市,你才会知道,为什么要改建。一个负责大台北果菜批发最重要的市场,也是全台果菜市场批发价格的指标,雨天却会漏水,地面凹凸不平。设施之老旧,四十年的冷藏库钢筋裸露、场地狭小、阴暗潮湿,走进去不惊呆的人,应该是少数,所以一市场要改建,是势在必然的。
: 渔市改建会变蚊子馆 用地应给一市场整体规划
: 目前一市场是采原地改建,就会有中继市场的问题。中继市场最重要的就是维持营运稳定,而且不可以离原本市场太远,因为市场一迁移,迁一发动全身,周遭相关业者也要跟着动。所以目前市府采用以渔市场作一市的中继市场,是比之前讨论去堤外中继还实际。
:
但我更认为,应该把渔市场用地都拨给第一果菜市场作整体改建。台北渔市目前每天交易量只有80多吨,大都是预约交易,讲白一点,谁会在台北渔市买鱼,量大的不是自己有船,有渔塭,就是去渔港买,去基隆崁仔顶鱼市买,谁会来台北渔市买?现在一直有人提到要把台北渔市改建规划进来,就我了解目前渔市改建规划要盖8层楼,除了当蚊子馆外,谁会去?除非给三井(上引水产)经营,我就相信有人。如果只有上引水产经营才有人,那要不要干脆台北渔市搬走,用地并入第一果菜市场,让一市场有较宽广的基地作整体规划。只留冷冻库给需要的盘商去租借就好,不要ꘊ
: A浪费钱和地,去盖蚊子馆。
: 从福冈市场看台北一市改建
: 至于一市改建该朝什么方向,北农吴音宁总经理参考福冈青果市场提了修正建议,我认为福冈市场的规划确实可参考,但一市的位置条件比福冈差太多,会受到很多限制。我2016年曾经参访刚启用的福冈市场,他们规划的满载容纳量是40万吨,ㄧ天交易量1000吨左右,吞吐量大概是目前一市的三分之二。
: 但福冈市场是设在填海造陆的工业区,总面积达到14公顷,占地相当广阔,甚至有自己的码头,可以作出口。而且已经做到全栈板运输,也作到全场温控,除了长时间存放的冷藏库外,作预约交易或拍卖等快速转运的暂存区也已经是5度或15度的全温控场地。交易方式与台湾不同,福果公司直接媒合产地跟承销商的预约交易占比达九成,现场公开拍卖只占一成,并且是采样品拍卖,成交后承销商再至低温暂存区取货。
: 福冈市场是完整的物流园区,除了交易场地之外,交易额较大的承销人,还可在园区内承租营业所,甚至合资自建冷藏库,买货后就直接在旁边自家的营业所跟仓库做分装分送。但福冈市场的面积是完整的14公顷,是现有一市基地面积的将近三倍,最大胃容量40万吨,却只有一市场每年60万吨的三分之二,位置条件是天差地别。但市府已经决定一市要现地改建,吴总经理提的修正建议也只能在既有条件限制下,想办法把福冈合适的元素复制过来,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 一市改建该问第一线从业人员意见
: 在改建时,最应该问的是供应商(农友、农会、产销班、合作社、青果社、进口商等)需要什么?承销人(盘商、大盘、采购、代采、代拍代喊、零售商、摊贩等)要的是什么?货运物流从业人员(南来北往,把蔬菜、水果、根茎...运到市场,捆工下货堆叠)需要什么?拖工(把承销人买的菜,拖到指定地点或车辆)他们的需求是什么?现场工作的北农人员(理货、裁价、检验、拍卖..)他们的需求是什么?零批场业者(水果、蔬菜摊商)要不要增加熟食区?再来就是现代的拍卖市场,要不要规划参观路线或猫道?
: 简单讲,就是每天一市里里外外工作的5000多人,他们负责分流大台北果菜需求的供应,一市改建是不是该问问他们?毕竟现在出来讲话,出意见的人,多数一辈子也不会进入果菜市场,就算买菜也不会,意见这么多是在干嘛?结果使用的人没有参与权,设计、监造、施工都是天马行空来的,难怪台湾到处都是蚊子馆,根本不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 附属设施设置要务实
: 谈到附属设施,大家可以去市场里问问,看大家要不要礼堂?餐厅?卡拉OK?尽管随便去问,看大家需要的是拍卖场、冷藏库,还是这些一年用不了几次的幽灵设施。倒是办公室是门面,可以大一点,不然来参访的农民和客人要坐哪?还有外界很少知道的驻在员办公室,驻在员是农会跟合作社派驻市场的人员,要帮产地即时了解拍卖现场的状况与需求,还有处理突发状况。,他们也很辛苦,空间给好一点,宽一点,大家都人生父母养的。
: 还有大家在吵的停车场,规划停车场跟每天最大交易量是相关连的,而不是越多越好。大家知道现在这个四十年的老市场,有多少停车位?只有100多个!你没有看错,100多个!那为什么现在蔬果交易量常到每天2000吨上下,为什么还是可以交易完成,虽然卡卡的,还是乱中有序?那是因为堤外有2300多个停车位,难道改建后,堤外就会变公园?取消所有停车格?有可能吗?大家不要太天真,要实际ㄧ点!
: 多点实际、多就事论事
: 面对一市改建的争议,大家应该想想,北农跟一市场,都是国家的、人民的,具有公众性,关乎大台北地区民众的蔬果需求,同时也是全台农友产销重要的一环。在讨论时,多点实际,就是论事,而不要只会骂,自己也不晓得在骂什么?再争,也不是为了争取人民的福利,百姓的幸福,农友的未来,格局就小了!
: 多问,多看,多了解,才有助事情的解决!
小弟从事水产工作数年,
从贸易商,批发商,菜市场鱼贩都做过了
改建真的要就事论事,
在杨儒门的文章里,
把台北鱼市的功能性及观点导向成一般零售市场,
说大家买鱼只会去鱼港,崁仔顶等等的地方买,
但事实上,你知道大台北地区的菜市场的鱼摊,餐厅,都是从鱼市这个地方发货出去
甚至包括渔港的零售都有很大部分货源来自鱼市,
台中鱼市的规划就很多样,
一楼是批发,凌晨营业
二楼以上是有名的朝港城餐厅
旁边有停车场及零售商店街
交给上引水产经营,吸引我们所谓的散客
绝对不是经营鱼市的最大效益所在,
更不要说水产物流链的多样性
有活体,现流,冷冻都必须有自己的处理集货区,
我只能说,他看的角度不够全面及客观,
感到很可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