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这5种人不会被AI取代 你在安全名单吗?

楼主: PReDeSTiNeD (缘)   2018-09-05 08:49:05
1.媒体来源:
 苹果日报(捧沟雅拨)
2.完整新闻标题:
 【适者生存片】 这5种人不会被AI取代 你在安全名单吗?
3.备注:
 李开复先知先觉讲的话值得赏析 特别是最后几段 我很认同他的论调
 人本来就不该是生来为了工作 “生活是为了工作而非为了生活”是运气好结合兴趣
 如果是我 我当然想“一直玩 一直玩 一直玩”无穷无止尽
 因此《西方凭什么》强调的【懒贪惧法则】发展到极致
 就是工作全给AI机器人做 人类靠国民基本收入过活
 瑞士公投过失败 但这地球上有某些地区正在进行实验
 要是能研发出永动机 有机会消弭纷争促进世界大同 因人类纷争来自于资源患不均
 “我是人 我反核!” 但如果核融合可得有效应用 不排除是换能比高的洁净能源
 但不排除地球永远消弭纷争之可能 因为人类控制不了核融合导致自爆XD
 也不排除有AI成为SkyNet天网率领机器人进化成变形金刚取代人类称霸地球
4.完整新闻内文:
 腾讯科技报导,创新工厂董事长兼执行长李开复在混沌大学的一场课程中,
 以他多年来从科研、产品、市场、投资全方面观察人工智能的经历,
 分享他对于未来15年AI发展的预测。
 李开复将人工智能革命分为4波浪潮:互联网智慧化(Internet AI)、
 商业智慧化(business AI)、实体世界智慧化(perception AI)、
 自主智慧化(autonomous AI)。他判断,在现在AI的4波浪潮里,
 美国略微领先中国,但是5年之后,中国应该可以赶上美国。
 在课程中,李开复从5个角度阐述AI时代中国所具有的优势。
 中国优势1:产品创新开始领先全球
 硅谷有个错误思维,就是觉得你如果有一次模仿,
 那么终生就不是一个被认可的创新者了。
 一开始,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都是从模仿起步的,
 但是这些模仿者逐渐从模仿的状态中跳出来,
 走向了微创新、反复运算式创新、集合式创新,
 最后走向了颠覆式的全面创新,未来会逐步赶上美国。
 中国优势2:残酷市场锻炼出世界级的企业家
 中国这一批创业者,都是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里打拼出来的。
 他们习惯于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用资本的力量把商业模式做的很重,
 形成竞争壁垒,他们都是非常努力的工作狂。
 这些在残酷市场中锻炼出来的世界级的企业家,未来在AI时代将会有更大的作为。
 中国优势3:中国AI资本领先全球(早期投资)
 AI概念得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大量的资本涌入了这个领域,
 目前,中国AI投资已经占到了世界的48%,超过了美国的38%。
 中国优势4:人工智能进入应用期,中国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在人工智能的萌芽期,是技术为王,专家为王,美国占有绝对的优势。
 但是进入了应用期之后,就是应用为王,资料为王,
 到时候,中国将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中国拥有的资料量是全球最多的。
 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资料量是美国的3倍,外卖资料量是美国的10倍,
 移动支付是美国的50倍,共用自行车是美国的300倍,
 这些资料未来都会发挥出很大的价值和作用。
 中国优势5:中国政策大力推动AI发展
 中国政府对技术的基本态度是:先放行再理解,若需要才管制。
 而欧美的模式则是先辩论一场,等所有的法律都立好了,
 再对技术放行。这是中国的移动支付、电商以及AI能够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至于人工智能将会给人类带来哪些风险?虽然人工智能将创造大量价值,
 并将我们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但它也是一种颠覆性技术,
 会带来一些挑战和风险。李开复认为,未来AI将会给人类带来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工作岗位—将近50%的人类工作将在15年内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我们将会面临4~8亿劳动力的再培训问题,以及需要应对失业带来的意义丧失问题。
 安全—人工智能是算法程式,算法程式可能被骇客入侵,
 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的所有的汽车都是自动驾驶汽车,
 那么自动驾驶系统一旦被骇客入侵,将会使所有的汽车变成恐怖武器。
 隐私—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并防止过度商业化。
 Facebook的隐私泄露事件,让我们看到了隐私泄露所带来的可怕后果,
 到AI时代,这种现象可能会越来越严重,需要考虑多方共赢的解决之道。
 贫富差距—人工智能产业会造成赢者通吃的现象,
 将加剧富人和穷人之间已有的巨大财富差距。
 人工智能偏见—人工智能给出的观点源于其初始大资料,
 如何避免资料中的偏见导致的潜在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资料垄断—当一个公司拥有天量资料的时候,
 它的产品是其他任何公司都无法超越的,这就会产生严重的垄断问题。
 至于哪些工作人工智能无法替代?
 他说,基于当前技术的发展程度与合理推测,
 在15年内,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将具备取代40-50%岗位的技术能力。
 为了确保我们的职业生涯不会因为人工智能而被替代,
 我们需要了解在未来哪些工作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
 相比人工智能,人类的优势在于创造力和同情心,
 人类可以从事更多有创造力和人情味的职业和岗位。
 在李开复看来,以下5种工作将是人工智能难以取代的工作类型:
 1.创意性工作
  (例如,医学研究员、人工智能科学家、获奖剧本作家、公关专家、企业家)。
  人工智能不能提出一些新的概念、理论、创意,这是人类独有的能力。
 2.复杂性/战略性工作
  (例如,首席执行长、谈判专家、并购专家)。
  这些都是需要了解多个领域并进行战略决策的工作,是人工智能很难做到的。
 3.灵敏性工作
  (例如,口腔外科医生、飞机机械师、脊椎按摩师)。
  这是因为机器人和机械学方面取得的进展,比人工智能软件慢很多。
 4.需适应全新、未知的各类环境的工作
  (例如,地质调查、集会后的清洁工作)。
  机器人在特定环境(如装配线)中运行良好,
  但不易适应新环境(如每天在不同的房间里工作)。
 5.同理心/人性化工作
  (例如,社工、特殊教师、婚姻顾问)。
  人工智能没有人类的感情和同理心,无法从事这种带有很强关怀性的工作。
 李开复在课程上也说,AI取代人类所从事的重复性的、琐碎的工作未尝不是好事,
 它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被工业革命洗脑了,认为人类生存的意义就是工作。
 工业革命将当时带有技术性的工匠的工作,分拆为琐碎、无聊、重复的流水线工作。
 为了保证工业秩序,工作伦理被灌输进每个人的头脑中,
 让所有人都认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有车有房、下一代就会生活的更好,
 认为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在《临死的人5个最大的遗憾》这本书里,
 一位护士记录了2000个人临终前最大的遗憾,
 没有一个人的遗憾是“我还想工作再努力一点”,
 或者“我还想多赚点钱”,他们最遗憾的事情是:
 “多和我爱的人在一起、更快乐地过这一生、不要那么拼命工作、
 为自己活,而不是为别人的期许活、更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
 而AI时代的到来,将会彻底颠覆工作伦理,
 让每个人都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更自由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财经中心/台北报导)
 发稿:00:05
 更新:06:15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905/142366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