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支那五千年历史 为啥没有非常进步?

楼主: Schwinger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2018-09-04 17:21:09
杨振宁: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影片网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9332223/
文字档网址
http://old.hssyxx.com/zhsj/kexue-2/zutiweb/zu41/090.htm
历史学家普遍地承认,在公元1400年前,中国的技术是胜于欧洲的。我只举一个例子:
公元1405年到1433年,这是在明朝初,有有名的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记载。根据中
国的历史记载,郑和用过60条船,其中最长的船有440尺长,这样大的船当时世界上没有
任何一个别的地方可以制造,西方的历史学家很长时间都认为这是不可靠的历史记载。
一直到1962年,在南京发掘出一个舵的轴,这个轴是木头的,有36尺高,直径有1.25尺,
这才使世界上所有的历史学家都了解到中国的历史记载是可靠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时候有所谓四大发明,就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在17
世纪初,英国有位大哲学家培根,他对欧洲以后近代科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曾
说过,当时并不知道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中国人发明的,可是他知道这些发明对于人
类的历史有巨大的影响。所以他在一篇文章上讲,没有一个王朝、没有一个宗教派别、没
有一个伟人对于世界文明的影响有这三个发明这么大。为什么呢?他说印刷术影响了整个
世界的文学;火药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战术;指南针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航海术。刚才我讲
1400年的时候,中国的技术超过了西方,历史学家都同意。在那以前,亚洲与欧洲的科技
交流是很困难的,有时是通过海路,有时是通过陆路,所谓丝绸之路。可是这许多交流的
方向都是从亚洲传到欧洲。在那以后的200年,就是1400年到1600年,明朝的时候,这200
年之间中国是大大地落后了。到了1600年前后,明朝的皇帝要请一些传教士从澳门把造火
砲的技术引到北京来,这就代表在那200年之间,西方在技术的发展上已远远地超过了中
国。在这200年之间欧洲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出现了很多大思想家、大科学家,
如达·芬奇、哥白尼、卡瑞、那皮尔、弗兰西斯·培根、伽利略、开普勒、哈维、笛卡尔
等等,这许多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可以说是在欧洲创造出来了肥沃的土地,使得以后的
近代科学可以在欧洲萌芽。可以说在这200年间,中国停滞不前,而欧洲是向前飞跃。
这个飞跃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一种空气,产生了一个社会的体制,产生了一些学术的动向,
使近代科学在17世纪首先从欧洲开始了。
  1687年,牛顿出版了他的《数学原理》。因为牛顿的书第一次使人类了解到原来自然
界的很多现象是可以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能够规律化、能够预测的,我们也可以说牛
顿的书第一次使人类知道自然界的事情是符合准确的规律的。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而这个
精神,这个了解,经过几百年发扬光大就产生了近代科学。而近代科学的产生直接影响了
世界人类的生产力,而且影响了人类与环境之间不可逆转的新的关系,所以是人类历史上
划时代的一个贡献。
  牛顿的书出版以前的80年,那就是1607年,明朝的末年,中国已经有了欧几里德《几
何原本》的翻译。这是科学史上一件有名的事情。上海人徐光启跟一个意大利的传教士利
玛窦,他们两人在1607年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头六章。我们今天所用的几个数学名词,
像“几何”就是徐光启发明的。如果你看一下《几何原本》,你就会深深地敬仰这些西方
的科学家对中国有多么大的影响。我只举一个例子:徐光启在一篇文章里推荐《几何原本
》原理的方法时说:似至晦,实则明;似至繁,实则简;似至难,实则易。就是看起来很
隐晦,实际上非常容易懂;看起来很繁琐,其实是非常简单的;看上去是很难的,其实是
非常容易的,他确实体会到了科学的真谛。
  到了1840年,英国用砲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以后清朝的朝廷才感到有必要了解一些西
方新的知识,所以到1862年就设立了所谓“同文馆”,就是翻译馆或编译馆,把西方的书
籍翻译成中文。又过了5年,到1867年,这个同文馆又设立了天文、数学馆,翻译天文和
数学。可是都受到了阻力。如当时的大学士倭仁就讲过:且闻治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
根本之途在人心而不在技艺。意思是说西方那些东西只是技艺而已,不是真正最重要的思
想方面的发展。那时候觉得科技只是奇技淫巧,只是雕虫小技无关大局的。又比如大学者
、大书法家俞樾讲,我们应该以拙制巧。他认为西方的科学不过是巧而已,而我们是正宗
的、深厚的,可以抵制西方的巧。这种观念当时非常盛行。
我再举一个例子:1872年,清朝的朝廷决定开始派留学生,他们就派30个幼童到美国
东部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镇去上学,以后每年派30个学生。可是到了1876年,这件事受
到了猛烈的抨击,所以在1881年清朝政府就把所有这些留学生给召回了。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受到这许多凌辱,中国人产生了一些自卑感,这自卑感还不
仅限于中国人,日本人也有。
  如果你去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中国文献的话,你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奇谈怪论,都
是因为受到了自卑感的影响。一种奇谈怪论叫作种族退化论。另外一个奇谈怪论叫作取消
汉字汉语论,认为中国人所以不能做近代科学的原因是汉字汉语。在19世纪的最后10年,
发生几个惨痛的事情:一个是甲午战争;一个是八国联军进北京。那时中国面临被列强瓜
分的危险,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可以说这些惨痛的经验最终使中国觉醒了。所以从1900年
开始,中国才开始正式地、渐渐大规模地引进西方的科技。其中有三件事可以认为有划时
代的影响:一是1898年成立了京师大学堂,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这是在中国第一次设立
了一个大学,所教的东西比较全面,包括了现代的科学。二是1905年清朝最后废除科举,
科举制度使得中国的年轻人不能向视野广阔的方向发展他们的才能。三是1896年到1898年
间,清朝开始派学生到日本去留学,到欧洲、到美国去留学稍微晚一点。可是这个门一开
以后,立刻就开得很大,跟1872年那一次不一样。到1907年,据现在统计去日本的留学生
有1万人。
  这些留学生,他们在国内没有接触近代科技,他们到国外上学的时候,也不顾修硕士
和博士的学位,只是念了学士的学位就回来,他们回来以后很多人做了教师。他们是真正
把近代的科技大规模引进中国的第一代人。由他们训练出来的第二代学生在国内就可以接
触到一些近代的科技知识,这些人出国以后就有很多人读了博士学位。
  我们可以说两代人从1900年开始就把先进的近代科技知识介绍到中国来了。
  不过到了1950年,20世纪中叶,我们可以说中国已经引进了一些科技,可是科技在中
国还不能认为已本土化。为什么呢?因为受到训练的科技人才虽然有,可是数目还是太少
。引进的科技的方向虽然有,可是不够广,而且没有工业基础支持尖端的试验工作。同时
1900年到1950年这50年之间中国社会有种种的动荡,这些运动使需要稳定环境的科技研究
不能蓬勃发展。可以说1900年至1950年这50年之间,中国开始引进了近代的科技,可是还
没有达到科技本土化这个目标。
  从1950年到今天这40年时间,新中国通过人才的训练,通过科研机构的建立,通过工
业的发展,可以进近代的科技在中国本土化了。如果你需要证明的话,我们可以了解一下
中国在近代科技方面近年有了哪些惊人的发展。
  反应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近代科技,在美国是1942年第一个建造的,这个反应堆是费
米教授主持的。费米教授当时参加了美国战时的工作,后来他在芝加哥大学当教授,是我
的导师。中国在1956年建了第一个反应堆,是通过苏联的帮助设立的。原子弹在美国第一
个炸出来的,是在1945年,在中国是1964年。氢气弹在美国是1952年,从原子弹到氢弹共
花了7年时间;中国氢气弹是1967年,从原子弹到氢弹只花了两年零8个月时间;中国氢气
弹的窍门是两个人想出来的:一位叫邓稼先,一位叫于敏。中国只花了两年零八个月解决
了无数的技术问题,而且想出来这个窍门,当时大大引起震惊,因为法国还没有做出来,
法国前后用了8年时间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中国卫星上天是1971年,这又是一个震惊世界的科技成就,中国的半导体元件,集成
电路,每一个做出来都使得世界的科技界震惊。
  如果总结一下刚才我所讲的几个时代,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公元1400年以前中国的科
技是领先的;1400年至1600年是举步不前的;1600年至1900年是极端抗拒新科技的引入;
1900年至1950年是以两三代的速度就引进了西方很多的科学;1950年至2000年,中国已经
加入世界先进的科学国家之间的竞争。
  那么,有人问,到21世纪会发生什么现象?要想预测未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
是一个长远的社会动态通常都有很深的很长远的因素。我个人认为,以下的几个长远的因
素是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有辉煌的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个是需要有聪明的
年轻人,有头脑做科学研究;第二是需要有重视纪律、重视忍耐心、重视勤奋的社会传统
;第三要有决心;第四要有经济条件。我认为这四项在21世纪中国都会具备的。当然有人
讲,你讲得太简单了,中国将有许许多多问题,会有政治动乱,有接班人问题、政治体制
问题、贫富不均问题、外交问题,简直数不清的问题。
  不错,不错,这些问题都会发生,可是我们看看20世纪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世纪是
中国以极高的速度从零开始达到一个把近代科技本土化了的局面。这样一个发展是在什么
情形之下出现的呢?是经过两次大革命,经过了无数次的内战,经过了日本的侵略,经过
了种种的困难,经济的困难、外交的困难,经过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摧残。可
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并没有阻挡中国20世纪科技的蓬勃发展。为什么?因为科技的发展所
需要的原来很简单,只是我刚才所讲的四个条件,只要有人才、有纪律、有决心、有经济
的支持,中国在20世纪里有前三者,到了21世纪我认为将四者俱备,所以我对21世纪中国
科技的发展是绝对乐观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