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 中国不要 台湾狂收 政府麻木 放任14个月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0830/38112039 苹果
“今年1月开始,废纸、废塑进口量就暴增,跟他们(环保署)讲也不理,这些业者从国
外买这么多垃圾,实在很离谱!”第一线海关查验人员抱怨,有些货柜打开臭气冲天,分
不出是垃圾还是产业下脚料,“扣起来(不过关)业者又会找民意代表关说,很难做,因
为他们(环保署)根本没有标准!”直到本月中,环保署才惊觉废料输台严重,宣布将修
法限制废料进口,新制最快10月才上路,但距离中国宣布禁废已是14个月后了。
年初中国启动禁废,拒绝欧美日出口的废弃物,6月,一篇“绿色和平”欧美废料输亚洲
的报导引发关注,环保署仅回应“进口废塑是产业用料,业界自主把关”,强调不会酿成
污染;但《苹果》前往港口调查,直击从日本运来的废塑料货柜,竟塞满上万个用过的塑
胶袋,货柜一打开臭味随风飘散,明明是垃圾而非产业用料,戳破政府颟顸卸责的谎言
。
受中国禁废冲击,基隆一处回收厂堆积废纸高达500吨,不远处就是住宅区
《苹果》出示废塑胶照片后,环保署副署长詹顺贵(右)坦承有进口废料名目不符。
《苹果》调查,这波跨国废料里,又以国内的废纸回收体系受伤最重,其实大部分的废纸
,并非环保署订定的法定回收物;目前所有纸制品,仅纸容器有被规范应回收,其余举凡
纸箱、报纸、杂志、文件用纸,60年来都是照着造纸厂的游戏规则,自成一套“回收-销
售-再制”的经济体系。
因此,国内各大小回收业者,长久以来都是照着三大纸厂(永丰余、正隆、荣成)发出的
“收纸公告”与价格,依纸类区分:纸板(未分类废纸)、清板(纸箱)、省报(挑过清
板的未分类废纸)、灰卡(灰色纸盒)、小清(无胶纸张)、纸器(纸箱剩料)6大类,
压成纸砖送至纸厂秤重,而后纸厂会将废纸打成纸浆、成为造纸原料。
而今年因欧美废纸大举入台,纸厂的废纸来源增加,毋须仰赖国内废纸,所以像处理成本
高的“纸容器”、“灰卡”已被纸厂停收;杂质较多的纸板、省报则被“限收”,不像过
去可以照单全收;目前仅杂质最少的清板、小清,纸厂仍正常收购回收商的货。
《苹果》探访新北五股一座废纸回收厂,发现厂内囤积约500吨废纸;一捆一捆的废纸堆
,占满整个空间,业者抱怨:“纸厂进外国纸,限收国内纸,废纸出不去,纸厂先砍了至
少3分之1的回收价,快要经营不下去!”而300公里外的高雄,一间经营30多年的废纸回
收大盘商,农历年后堆积约2000吨纸砖,一场倾盆大雨后废纸全部泡水,品质又变更差了
,让业者欲哭无泪。
“纸厂无限量进口,我们自己的垃圾都处理不完了,还进口国外的。现在中国不收了,换
成东南亚和台湾收,泰国已经禁了,你看我们台湾人多笨啊!”回收业者批评,政府根本
无所作为。环团研究员孙伟孜建议,政府应建立追踪机制,“去看看这些进口的废塑料,
是不是都到了合法的工厂。”他呼吁,台湾在推减塑政策之际,更应适度拒绝部分的进口
塑料,“马来西亚、越南都开始采取一些政策,减少国外进口的废塑胶。”
但进口废纸的纸厂则抱怨,主因在国内废纸回收系统差,杂质多、纸纤维也短,在商言商
,用更便宜的进口废纸,并不会造成更多污染,中兴大学森林系教授彭元兴则建议,台湾
应该参考美国废纸(AOCC,简称美废)、欧洲废纸(EOCC)的分类标准,针对不同的废纸
订出不同的杂质比,像台湾纸厂最常购买的“美废11号”,杂物比就被规范不得超过1%
,他说:“政府应出面召集造纸厂、回收业者,订出一套具‘经济诱因’的分类制度,当
回收业者有诱因、有钱赚,才会确实做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