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北洋军阀为什么没有一个打得赢蒋公?

楼主: sam09 (柊鏡)   2018-08-29 01:04:14
北伐文我在这板都写好几次,就不重述了。
※ 引述《moonmaker (Waiting Molina)》之铭言:
: 因为真实的历史是 北伐主力不是蒋公嫡系
: 在北伐之前
: 黄埔军校在广东商团事件 打爆陈炯明 统一广东等重大事件中都表现杰出
: 其中的许多主干都是共产党人 国共合作不是讲假的
: 比如黄埔一期
: 国民党 杜聿明 胡宗南 郑作民 俞济时 关麟征 桂永清 贺衷寒 黄杰 陈明仁
: 郑洞国 冯圣法 黄维 李仙洲 李延年 侯镜如 宋希濂 孙元良 余程万 刘戡
: 萧赞育 李默庵
: 共产党 徐向前(中共建国十大元帅) 陈赓(中共十大将) 宣侠父(中共宣传部长被杀)
: 左权(工农红军副参谋长 于抗战殉国)
: 另外还有一个经典人物 蒋先云同时加入国共两党 黄埔一期第一名毕业 第一个营长
: 第一个团长 第一个晋升陆军少将(可见老蒋有多器重他) 但中山舰事件后 退出国民党
在中山舰事件后,国共双方协议禁止双重党籍,蒋介石要他亲信的第1军官兵选边站,
要退出中共,要不退出第1军;深获蒋介石器重的蒋先云选择了中共,
但国民党方面也挖走了周恩来的爱徒李默庵,他是第一批3位晋升中将的一期生之一,
另两人是胡宗南和李延年。
第一位升上团长的黄埔一期生不是蒋先云,是孙元良,他是第1军第1师第1团团长,
另外还有范汉杰(第4军第10师第29团)、李杲(第1军第20师第60团)两人,
不过当时孙元良只有23岁,范汉杰30岁,李杲则已经33岁。
蒋先云原本是第3师第7团党代表,后调任蒋介石的侍从秘书,
北伐开始后才外放为补充第5团团长。
蒋先云在宁汉分裂时主动宣布切断与蒋介石的关系,
但他这个举动反而被中共怀疑,使他只能继续担任团党代表,直到他在前线战死。
蒋先云之所以会受到推崇,除了他本人的声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早死。
: 后来宁汉分裂 自觉国共无法合作 在北伐河南战场带领一个团对三个师决死冲峰
: 激烈阵亡
: 老蒋的功能只有在广东的时候 尤其是打陈炯明时 主帅竟然带队冲峰 冲过头 被陈军包围
: 老蒋觉得必死 决定举枪自尽 这时候他的学生中共未来大将陈赓 硬背着老蒋逃命
: 也因为这一次救命之恩 老蒋下令 在战场上只能生擒陈赓 不能杀他
陈赓在1933年的时候到上海治疗腿伤就被逮捕了,后来是被宋庆龄放走。
: 北伐大多数的硬战是两个部队打的 一个是第四军 一个是第七军 打吴佩孚 打孙传芳
: 安徽暴打张宗昌的白俄军(原帝俄西伯利亚军人) 都是这两个军团作主力
: 第四军的主干几乎都是共军(后来的新四军事件就是这个部队)
: 第七军就是桂军(李宗仁白崇禧的嫡系部队 这部队一直打到松沪会战才败给日本人)
安徽是孙传芳的地盘,不会有张宗昌白俄军出没,
你可能是将1925年的蚌埠、固镇战役搞混了,这是孙传芳打赢张宗昌的代表作。
一半的第4军和第7军担任第一波攻击主力进入湖南,和唐生智的第8军会合,
吴佩孚的主力已经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灭团了,
重建后的部队也在1926年的南口大战中消耗殆尽,剩下的都是二线以下的杂牌军,
能撑这么久已经算不错了。
第4军的主干是原本的粤军第1师,
进入两湖作战的只有陈铭枢的11师、张发奎的12师和叶挺独立团,
但第4军被中共渗透的很严重,因此在中共南昌暴动时有不少人被拉走。
到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共军一律挂上国军番号,留在东南的共军由叶挺指挥,
才因为他的名义而被称为“新四军”。
至于正牌的第4军之后跟着张发奎到处跑,1932年时正式并入中央军,
属于粤系的半嫡系部队,打过抗战跟内战,
有一部份撤到台湾,编入海陆系统存续至今。
新桂系的第7军在北伐打得很卖力,不过他们在1929年的蒋桂战争就爆了,
不用等到日本出手。
: 老蒋的第一军在打南昌时甚至行军太慢差点被吴佩孚打残 只有在打南京时
: 才有一丝丝的亮点 不过中原大战时 老蒋用钱官位地盘整个逆转胜
打南昌的是王柏龄(第1军)、朱培德(第3军,滇系)、程潜(第6军,杂牌湘军)
孙传芳军撤走后,王、程两人入城接管,朱培德留守城外,
据说王柏龄认为孙传芳军短期内不会折回,就载着一众军官去逛妓院了,
程潜虽然没去,但也回到军营里睡觉,结果当天就被夜袭,
好在朱培德见苗头不对跑来接应,才救到程潜,
而王柏龄虽然落跑成功,但害怕被蒋介石追究,就扮成和尚躲了起来,
直到蒋气消后才回去道歉。
: 另外北伐会这么顺 老共的工农运动扮演极大的正面影响 比如在湖南农村
: 老毛北伐时在此主持运动 北伐军打过来 后勤是整个中共的的党部在负责
: 在上海 周恩来负责工农运动 就像上海皇帝演的那样 北伐军还没打到上海
: 上海有一半华区已经在上海共产党手上了 所以北伐军进上海 老蒋才会开始杀人
中共在湖南农村根本超失败,抄了一堆湖南籍军官的家,还把人家父母抓去批斗,
弄到前线湖南官兵人心惶惶,最后搞出了马日事变。
周恩来的上海工人暴动玩了三次才成功,前两次都被孙传芳的人压下去了,
第三次也是因为白崇禧的大军开到城外,守军无意再战才成功的,
而原本同情中共的黑帮和资本家也是因为害怕向湖南一样被抄家,才跑去找蒋介石合作。
: 有人说 政战学谁的 没错就是学苏联的
: 另外国父如果多活十年 历史真的会改写 老孙晚年有左倾现象 在中山舰事件以前
: 老蒋可是有红色将军的称号 当时国民党的右派力量是很微弱的
孙中山很投机,如果苏联惹火他,却又让他找到其他靠山(比如日本)时,
他一定会倒戈过去。
而国民党右派只是分裂,整体而言还是比中共强,
胡汉民、汪精卫、许崇智的政治实力都不差,左派能打的廖仲恺也被挂掉了,
后来有军权的老蒋也站到右派一边,左派当然GG。
: 不过老蒋兵进江浙 故事就改写了 但是孙文如果多活十年以他当时的威望
: 真正的统一 会先完成 日本帝国主义搞不好真的不敢开战
推 immengod: 据说北伐有军师杨永泰利害101.137.206.178 08/28 22:36
→ immengod: 剿共前死了,蒋就不神了101.137.206.178 08/28 22:37
杨永泰和北伐没什么关系。
他是国民党政学系的成员,在护法时期和旧桂系合作抵制孙中山,
孙中山回来之后,南方政学系失势,他只好回到北方,
但又碰到曹锟选总统而玩不下去,只好搬到上海静待时机。
北伐时,杨永泰透过政学系的黄郛、张群和蒋介石搭上线(黄、张都是蒋的结拜兄弟),
并向他提出了在北伐后对付其他军阀的看法,才获得蒋留用。
他的做法很简单:
用金钱收买冯玉祥的部下
用虚名稳住阎锡山的人马
用武力击倒李宗仁的军队
用外交拉拢张学良的信任
这几招在蒋桂战争到中原大战的一系列冲突都发挥效果,才使杨永泰的声望水涨船高。
杨永泰第二次出名是在对付中共的围剿战役,他当时担任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秘书长,
当时国军有能力在正面对决中击败共军,但共军有农民的支持,
国军根本抓不到对方,还三不五时被包围吃掉。
杨的做法是想办法将政府的控制力打入乡村,整顿地方的建设与吏治,
并以保甲制度组织居民,让中共无以渗透,并封锁对方的经济。
他的做法也确实将湖北、安徽的共军大抵肃清。
不过杨永泰的做法得罪了当权的CC系,最终使他在1936年遭到暗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