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台湾的文青,文创为什么都只卖那些?

楼主: corrupt003 (QQ)   2018-08-27 12:38:10
※ 引述《chen22 (chen)》之铭言:
: 逛了一堆文青店
: 这几年雨后春笋般的到处插旗
: 结果卖的东西不外乎是:
: 蜡烛/肥皂/木手机壳/精油/马克杯/铁纸
: 喔对! 还有木制的磁吸小火车...!!
: 卖的东西都一模一样
: 台湾的文青为什么只卖这些东西呢?
转贴朋友的看法:
上述几款商品可以分成两类:
1.可单次产量少、末端售价低:
蜡烛、肥皂、马克杯、贴纸,
还有手机壳、笔记本等等,单价不超过五百的。
2.技术门槛较高,但厂商寄卖点多所以到处都有
木手机壳、磁吸小火车(这应该只有知X 做,但他们点很多)
为什么要做第一种(产量少单价低)?
因为这些设计公司大多由少数插画家建立,没有太多资本可以生产需量产的商品,
所以大多做这种一次基本量少少的商品,没有屯货压力,且可以少量多样。
制作方面只需将图发给厂商就可制作,因为他们的专长是画图,制作是另外一门专业很难
跨越。
为什么第二种到处都有?
因为他们是大公司,有专业的人能够谈各种热门景点,
如:松菸、华山、故宫、花博等等(台北就这几个了 ...)
“文青店”的特点就是都卖一些不是“生存必需品”的东西,
买这些东西的人手上都有闲钱,如果没闲钱的人大多都会嫌贵,所以客群很小。
为什么文青店会雨后春笋冒出来,因为台湾已经没有经济后盾可以支撑大品牌了。
制造商养不起设计师,设计师另谋出路,但又因为资本不够,所以只能做以图面和美感取
胜的非生存必需品,
这些商品怎么卖?设计师没有店面没有通路,只能寄卖,卖多少拿多少。
而这些文青店大多都是以“寄卖抽成”的方式合作,
一般店家抽四成,设计者(厂商)抽六成。(更大牌的通路抽成甚至相反)
店家说店租人事太贵几乎没有利润,设计者被抽了四成只能将价格垫高,所以大家在文青
店买的东西都觉得贵。
这整个消费行为没有一方得利,大家都只有薄利。
(看看华山经常换店家就知道了)
每个商品的诞生都需要经过各种专业,
设计者负责设计、工厂负责制作、行销负责市场、老板负责出资,
但台湾现在只剩下少数工厂仍在制作(大多已去中国),台湾制造已经寥寥无几;
工厂不聘设计(正式员工)多以约聘或跨界合作(不签长约)以节省支出,他们不认为设
计是专业,有就好。
(行销和资本不是我的专业暂且跳过)
这样的流程已经让台湾的设计产业分崩离析了。
台湾的文创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走下坡了,
因为台湾的经济撑不起这种非生存必需品的买卖,
一个文化的建立需要经过几百年的共同生活记忆,
不是嘴巴说说、讲讲政策、打打文案就可以骗到钱的。
回头看看日本、韩国比台湾起步得早,现在正蓬勃发展呢。
文创会走到现在这个状况,怪不了设计师,因为他们连生存下去都很难;
怪不了消费者,因为台湾所得已经撑不起精品消费。
我是一名设计师,论文写的是文创商品研究,学术界活在象牙塔里根本不懂现实,
研究来源皆是各种文化底蕴高的国家,以为台湾也能跟他们一样。
出来工作后看到了台湾这种商品零售的真实面,做了两年就离开商品设计的产业,
现在仍然在做商品设计,但这早已不是我的主要收入,甚至撑不起我的日常开销,兴趣而
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