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高雄滞洪池很成功,为何其他县市不学学?

楼主: cgi0911 (勝者的迷思)   2018-08-27 03:53:40
※ 引述《opica (op)》之铭言:
: 认真问
: 高雄滞洪池防淹很成功
: 市区几乎没什么淹水
: 少部分也只有淹到脚踝而已
: 这么好的建设
: 为何其他县市不学学?
: 有八卦?
滞洪池政策没有你想像中这么简单。
首先,你要有土地,而且是刚好在整个区域内地势最低的那块土地。
然后放弃那块土地的开发计划。这件事在都市计划比较周详的国家,
可能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在台湾就会遭受到非常大的阻力。台湾除了
台北市以外,地方政府财源普遍都很困窘,所以非常依赖土地开发。
空着一块地在那边就是几十亿的无法实现的利益和未来的税收。台湾
庶民的经济生产成果,能够回馈到地方财政的比例很少;所得税、货
物税、营业税都是国税,这些国税的一部份,才透过统筹分配款的形
式回馈到地方上来,要不然就是建设计划的专案补助。地方自有财源
的一大部份都是来自于土地开发(地价税、土增税、房屋税、契税和
印花税都是地方税,更不要说标售土地与联合开发的收益了)。所以
你会看到地方政府拼死命地从土地里挖钱,反映的其实是台湾中央与
地方财政制度的深层问题。
第二,就算地方政府不依赖这些收入,以台湾几十年来失败的都市计
划,很可能低洼地上面已经盖满了房子,甚至因为地势低洼的关系,
这些区块多半会形成满布违章建筑的事实上的贫民窟。你要把这些土
地腾出来防灾,就要面对到类似中国“清除低端人口”这样的问题。
以高雄为例,最近拆除掉了民族路果菜市场旁边的一大片违建户,除
了要打通十全一路以外,还想把北边那块三角地规划成滞洪池公园。
一时引发很多不满。其实从水文的角度来说市府的规划是对的,果菜
市场北边那块地临宝珠沟,本来就是严重的淹水潜势区,不应该住人
。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就是道德的两难,你要帮那些住在低洼区的弱势
户找出路,又要应付建商势力对于圈地的诉求,又要应付左派团体的
舆论抗争。
第三,有滞洪池,也要有把雨水排到滞洪池的管路,也就是雨水下水
道;如果说滞洪池本身的成本高,是因为未实现的土地利益的话,兴
建雨水下水道就意味着庞大的公共工程与维护支出。因为台湾失败的
都市计划,本来应该是先进国家基本配备的雨水下水道,还有雨污水
分流,在台湾的地方城市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在二十年以前,台湾
有在做下水道的只有台北市,高雄(严格来说是旧高雄市)还算起步
早的了,其它地方城市大概都是近十年才注意到这个问题。一个完整
的下水道系统,其实是造价昂贵的,要处理整个城市范围至少也要百
亿起跳。这对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来讲,真的是无法负荷之重。水利
建设里面,造价最贵的是堤防,其次是下水道和沟圳,滞洪池反而是
小的(不考虑土地成本的话)。
所以一堆新闻在问,为什么高雄花了三百亿?滞洪池不就是找块低洼
的空地挖个水池就算了吗?看到这种言论我都不知道是要哭还是要笑
。滞洪池所用的土地不是市府花钱征收来的腻(像洲仔湿地本来是农
民的私田,援中港土地是国防部的,中都的土地是唐荣的,檨仔林埤
是水利会的,本和里应该也是私有田产,鼓山滞洪池是台泥的)?你
取得了滞洪池的土地,旁边的雨水下水道不用花钱兴建吗?这些才是
真正花大钱的地方。
问题的另外一个症结是,你要怎么说服民众滞洪池建设的必要性?人
性都是这样,不到黄河心不死,家里没被淹过都不会觉得要保留一点
土地给自然界的水。一个重划区里面保留一点土地给水利建设,建商
就会觉得少一块地可以圈,很不方便。民众就会觉得为什么要留一块
空地,可能会变垃圾场,可能会被人盖违章建筑,可能会聚集游民…
…等,反对的理由不一而足。所以市政府就要去想一个既能保留水利
地,又能说服建商与居民的方案。当然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滞
洪池绿美化成公园,让周边房价提高,门前有公园人民有感。但是这
个时候反对党就会出来讲垃圾话刷存在感,说市府三百亿都是在搞美
化,搞面子工程。但是其实绿美化的部份占整个治水预算的份额少得
可怜,真正花钱的地方在土地征收与下水道系统,但是探究这些真相
又怎么搏得到媒体的版面呢?
又有谁会去深入思考,把水利问题搁置不管,造成的社会成本,可能
会是这三百亿的好几倍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