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渡:台独扭曲历史 难自我定位
旺报 记者陈柏廷、李文辉/台北报导
写《有温度的台湾史》的中华文化总会前祕书长杨渡接受本报专访,谈到台湾自我认同危
机时表示,台湾的关键不在于寻找自我认同,而是如何利用地理及身分暧昧性,找到夹缝
中最大利益。台独就像是用19世纪民族国家概念,去建构自身民族论,不只把历史都扭曲
,更产生像郭靖般的认同危机。
在书写《有温度的台湾史》过程中,杨渡不只翻转历史视角,从诸多底层民众生活故事串
连起20世纪的台湾历史关键时刻,更从〈保钓运动〉、〈民歌运动〉乃至〈乡土文学论战
〉等篇章,淬炼出对台湾认同问题的些许体悟。
退出联国 追问我是谁
杨渡指出,台湾产生认同问题大概是从1970年代退出联合国时候开始。当一个人失去外在
身分,就会开始去追问“我是谁”。比如保钓运动时,台湾人开始用文化证明自己是谁,
而不是用一个政治、国际角色来论证。
杨渡说,正因为如此,台湾开始有了像林怀民要跳自己的舞、还有民歌,李双泽唱自己的
歌,以及乡土文学;其实整个文化上的认同从此时萌芽。
杨渡坦言,从历史大架构来看,台湾认同问题难以解决,因为这是一个内战及国际冷战一
个恒久结构所导致;只要这个冷战结构不改变,台湾人的身分认同问题是永远无法找到解
套的方法。
最怕像郭靖 汉蒙混淆
换言之,“台湾的关键问题不是在于寻找自我认同,而是如何在暧昧的角色中,寻找到自
我的定位以及自我的意义”,杨渡强调,这是一种残酷现实,但只要懂得运用陆美两强关
系,台湾就能得到所谓“夹缝中的利益”。
杨渡认为,坦白说,台湾地理位置已先天决定其身分的暧昧性。台独形同将台湾从两强结
构中切割开来,中美都不可能接受。台湾必须体认到这点,而非盲目追寻认同。“我是谁
,是要通过外部的指涉,而不是自我的内在探问”。
“台湾最怕像郭靖那样”,杨渡还直言,有段时间一直在追问自己是蒙古人还是宋人,然
后产生认同混淆,人都傻了。而台独就是用19世纪民族国家概念,去建立自己的民族论,
用民族论来使得自己的国族主义要得到成立。为了建构台湾民族论,几乎把所有的历史发
展都扭曲掉。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716000107-2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