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排版,用手机看会比较顺
撇开政治因素,就一个小市民的角度来谈谈台中的BRT
完整的BRT系统应该包含行控中心调度车辆以维持3-5分钟一班车,专用路权及优先号志让车子除了停站以外以更快的速度通行
在当初老胡会规划BRT,是因为中央一直不给捷运,嫌运量不足盖了也只是赔钱,所以规划BRT当作替代品同时培养运量
老胡规划的BRT完整版好不好?我觉得有其优点
缩减路线重叠的部份公共汽车路线保留横向接驳,让需要在中港路移动的人选择单纯化以提高使用意愿,也避免慢车道被其他路线公共汽车塞满(这个后来还没规划好就掰了,所以这部份并不完善)
提高单趟运载量使用双节公共汽车
会盖在两侧印象中当时的理由是中间产权复杂征收困难金额又高,兼之保留为捷运蓝线用地所以规划在快车道两侧
另外如果盖在中间,在火车站那边我想应该是很难回转
为什么不用高架专用道路
当初的目的就只是过渡期的东西怎么可能还盖高架
缺点就是汽车快慢车道转换时很危险,还有为了BRT很多路口都被封闭无法通行,变相增加了部份路段的车流(原本以为可以过,结果到了中港路只能右转绕路)跟绕路的时间(汽车要汇入快车道才能左转)。
说到优先号志,老实说有难度
横向车流量大的文心路口、忠明南路口跟多路段号志的公益路/民权路口,没规划好的话大概塞车塞爆
想像一下台铁高架前的平交道路口在尖峰时段的情形就好,当然BRT没那么长,但是车流量多很多
后来老胡自爆,BRT没行控中心,闸门状况多后来干脆不关,购票系统还没上线一样要上车逼卡,站体不能遮风挡雨还要晒太阳而且还没验收,赶着选举前上路,搞得怨声载道让佳龙上任顺势废掉(个人是觉得很可惜,认真弄好的话确实是很不错的系统)
废掉之后改为公共汽车专用道,恢复原本被删减的公共汽车路线,在中港路行驶距离长的使用专用道,其他的用慢车道
缺点是汽车变换快慢车道还是危险,公共汽车部份路线也要变换车道同样危险,慢车道公共汽车变多了,私家车也多尤其百货公司那几段,骑车都塞。
很多人在说为什么佳龙不干脆拆掉?我猜他同样在等捷运蓝线,反正盖都盖了钱都花了车也买了先加减著用免得被骂浪费公帑。
更深层的政治考量什么的就不讲了,我们这种小市民也搞不懂。
题外话,很多人说为什么台中不管台铁、捷运绿线蓝线都要高架?最主要是因为台中地层很多是卵砾石层,非常稳固但同时也很难挖,潜遁挖不了又贵地面开挖交通黑暗期又长,干脆高架省钱省时间。
p.s. 不要在那边纠正我台湾大道,我就习惯用中港路啦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