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今周刊
2.完整新闻标题:
家长到宿舍擦地板、要求提前期末考...“台湾妈宝家长现形记”爆世代新危机!
3.完整新闻内文:
原来,在外籍大学生的眼中,台湾同学的“妈宝指数”明显偏高。
妈宝,来自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过度期待,来自一种超载的教养。
这样的失控关爱,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创造力,也让竞争力因此弱化。
在专家眼中,这甚至已是台湾的一项国安问题。
地点:台湾大学;时间:上午7点多。北一女、台大毕业,五年级前段班的家庭主妇林正
安(化名),20年前为了孩子放弃职场,而今女儿已读大三,她仍把女儿当小学生照顾,
每天固定从台北内湖住家送女儿到台大上课。稍早,女儿就读北一女中时,她更是每天早
上做便当,中午亲自送到学校。
南下来到新竹交通大学。曾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现为交大校长的张懋中表示
,开学时遇到学生家长,他们所问的第一句话,不是学校特色发展,而是担心:“睡在宿
舍的上铺床,学生会不会掉下来……”;甚至每年都有母亲到学生宿舍擦地板,埋怨学校
怎么没帮忙打扫,令他啧啧称奇。
这仅是“妈宝家长现形记”的一小部分。在大学开学日召开的一场场家长说明会,上演更
多这样的场景,家长忧心:“宿舍何时要装冷气机?”、“孩子在校交通安全吗?”、“
能不能关掉宿舍网络?”、“成绩不要打太低,以免我的孩子受挫。”
开学后,家长保护手段更上一层。“有学生出国旅行日期,刚好遇到期末考,妈妈打电话
询问,能不能提前期末考。”“选课、成绩单、奖学金、宿舍申请等行政事务,都有家长
出面和学校沟通。”
记者走访全台的北中南多所大学,上述种种行为的形容,都是现场教学老师和行政人员的
观察。
年满十八岁的大学生,已经成年了,却依然像滞留在学龄前的孩童,凡事需要父母协助处
理,或者扫除成长路上眼前的种种障碍,才能顺利前进。这群仿佛尚未断奶的成年人,被
俗称为“妈宝”。
根据维基百科上的定义:“妈宝”指的是欠缺独立思考,无自信、无主见、无责任感,以
父母为挡箭牌,依赖父母做决定;更甚者,生活起居都需由父母照料打理,成年后生活费
亦需要由父母提供。
而在台湾,这种病,显然正在快速蔓延。除了大学开学现场总能见到诸多荒谬之外,如果
探究“在台湾的外籍学生,如何看台湾年轻人”,恐怕你对“妈宝病”的流行程度,会更
加有感。
逾半欧美外籍大学生
认为台湾同学“妈宝指数”偏高
根据本刊针对大学院校的外籍生,进行“台湾学生竞争力”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达68%的
欧美外籍生同意,和他们在本国的同侪相比,台湾学生的父母“过度保护他们的孩子”,
而中国以外的亚洲学生(包含港、澳)同意者亦达56%,陆生认同比率则为22%。
此外,有近76%的欧美受访外籍学生同意,与故乡同侪相比,台湾学生做决定时,更仰赖
父母意见,亚洲及港澳学生亦有逾五成同意。看数字,欧美及陆生以外的亚洲各国在台学
生,显然认为台湾同学的“妈宝指数”偏高。
至于陆生,专家解读,由于大陆过去实行一胎化,陆生恐怕也有妈宝现象,所以不觉得台
湾学生比陆生更妈宝。但即使如此,在台陆生或许因为企图心普遍较强,认为台湾同学对
未来规画的想法并不明确。
直升机、割草机父母
盘旋子女身边、碾除身边障碍
与“妈宝父母”类似的是“直升机父母”。最早出现在1969年《父母和青少年》(
Between Parent and Teenager)畅销书中,一名青少年抱怨:“妈妈像直升机一样,在
我身边盘旋”;1990年代,美国学者则创造了“直升机教养”(helicopter parenting)
一词。
相较以往,进阶版更被称之为“割草机父母”(lawnmower parents),指父母随时赶在
孩子前面,帮助孩子清扫人生成长道路上所有障碍,监控或为孩子制定过多计画、不让孩
子自己面对问题,最终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一位国立师范体系大学教育系教授指出:“直升机父母会造成妈宝,而割草机父母则可能
教出愤青或宅男,因为这群父母的权威感更明显,往往孩子出事,父母直觉地认为:我的
孩子没问题,是其他人有问题。”
国外学者也持相同观点。犹他州立大学教授、《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儿童的
人类学》作者兰西(David Lancy)指出,“妈宝”是当代青年的一种病态,是人类社会
的流行病之一。这种“病”,是由于父母太过担心孩子,孩子却没有机会为自己担心,以
致情绪与心理发展不完全。
妈宝指数偏高,有其大环境因素。东海大学社工系副教授彭怀真从社会变迁观察,家长面
貌从战后婴儿潮前后期、X世代、Y世代到千禧世代父母,一下子跨越了五个世代,“过去
一个家庭生五个,现在平均仅约一.一个,父母教养方式也随之有所不同。”他分析,相
较于过去放牧式教养,现在家中仅有一个宝,当然集宠爱于一身。
人口结构影响之外,东方社会家长往往将孩子当作“自有资产”的惯性文化,也是一个问
题。黎巴嫩诗人、《先知》一书作者纪伯伦(Kahlil Gibran)曾提到:“你的孩子不是
你的,他们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反思东方父母,却是“把子女当成
父母成就的指标,把学历当成子女成就的指标。”知名评论家范畴如此指出。于是,一条
永远剪不断“期待”的“脐带”,让怪象更为加剧。
海豚教养旨在“引导”
鼓励代替指示、强调社会连结
相较于教养非常严厉的虎妈及对孩子过度呵护的父母,《哈佛妈妈的海豚教养法》一书作
者、医学博士席米.康(Shimi K. Kang)主张,“海豚的大脑体积容量是黑猩猩的四倍
,拥有与人类匹敌的智慧。海豚教养法的重点为引导而非命令,以鼓励代替指示,并且重
视身教。海豚的生活方式强调游戏、探索、社会连结、利他精神、贡献以及家庭与社群价
值的重要性。这些当然也是人类教养的自然特质。”她强调。
放手,对绝大多数的父母而言,绝非易事;但及早拿捏“放手”与“不松手”之间的艺术
,让孩子在正确价值观所框架出的沙盒里尽情探索,才能让孩子更从容、也更勇敢的面对
未来。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goo.gl/y19Muf
5.备注:
真的看过不少...还满无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