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草原上的自治与反叛

楼主: Boonen (Tommeke)   2018-06-19 13:55:57
1.媒体来源:
眼底城事
2.完整新闻标题:
草原上的自治与反叛
文/蔡博艺(作者为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所硕士生)
Posted on 2018/05/07
3.完整新闻内文:
前几天跟一个朋友去华山大草坪旁边长出的“120 草原自治区 grassroots”(下称 120)谈一个小计划,这个“自治区”自 3 月 10 号开始运作,原本只有一个小小的白色弧形帐篷,远远看上去像是陷在草地上的一颗乒乓球。从这个帐篷开始,这片位于林森北路和市民大道交叉口的草地上,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已经初具规模,长成了一大片。各式各样的帐篷、装置、建物有的没的每一个都很独特,也不知道它们是从哪里冒出来,以最早的白色帐篷为中心,散落在方圆五十公尺范围内。在 120 的品牌故事中他们只写了一句话“像草原一样行动”。
不同于原本的都市违建聚落主要来自历史遗留问题,120 完全是横空出世的自力营造,且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___。要把这个下划线填满,应该每个在 120 的人答案都可能不一样,但这个没有“历史”的聚落其实还是有脉络可循的。
从 2014 年 4 月开始,一个叫庄奕凡的年轻人开始拎着一个箱子出现在台北市街头的各种角落,“一杯咖啡,一个故事”是他最早介入都市公共空间的方式。他用咖啡跟陌生人交换故事,原本是想为自己开店做准备。没想到,却在这流浪的咖啡座中,质疑起“开店”这件事的本质。最终他没有开店,而是在街头越玩越野。
通过“一杯咖啡,一个故事”,他认识一群朋友,于是有了“野青众”,开始举办更大的街头活动。2016 年在白昼之夜上的“拜火游行”;2017、2018 连续两年的跨年节目“百野遶境”;2017 年在忠孝桥下的“野趴”、福和桥下的“HUMAN ZOO人类动物园”、“城外集会”;2017 年白昼之夜上的“与神同游”。再到现在的“120 草原自治区 grassroots”。
这每一个计划的规模都不小,产生了可观的艺术创作,团队的能量惊人,密集的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当我看到他们开始做 120 时的第一反应是“这群人怎么这么会折腾。”
他们的折腾确实越来越大,也从都市边缘以及流动状态往都市核心及长期的状态发展。120 目前所在的草坪是台北市都更处的 URS 计画中的一个区域,在地图上被标示为“URS27 – 华山大草坪”。
URS 这个计画全 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都市再生前进基地),其宣称理念为“由政府单位提供地点,鼓励民间单位进驻,让民间单位得以自由展现创新力量,将文化创意的种子埋进这些老旧街廓中。”也就是台北市政府的闲置公有空间活化措施。
“URS27 – 华山大草坪”从 1937 年以来一直是北部货运集散的大宗;1986 年因铁路地下化的市区发展政策失去货运机能,空间使用转为闲置;2009 年起台北市都更处开始接手处置,之前也举办过一些艺文活动和小型展览,每个展期约 4 个月。野青众正是因此而申请到了这块草坪的使用权,期限到今年的 6/30,此后是否能成功续约目前未知。
在台北市如此精华的地段里有这样一块闲置的空地,看起来非常奢侈。但其实在德国柏林的市中心,有一片因为废机场而更大的空地,但柏林人却欢迎这样“巨大的浪费”。当政府提出要重新规划机场旧址,甚至搞了个全民公投时,柏林人本能地投了反对票。(端传媒:柏林有个“废”机场,但为什么柏林人欢迎这市中心“巨大的浪费”)
谈到闲置空地一定会面对两种价值的交锋,到底是要以土地交换经济发展,还是要保留空间给予市民公共活动?这个价值论辩可想而知将会非常激烈。先在此按下,我想讲的主要是我从“120 草原自治区 grassroots”看到的两个反叛。这两个反叛其一是对于艺术商品化的,其二是对于政治的,都是通过空间位置的比较而获得的。
对于艺术商品化的反叛来自 120 与华山艺文特区的对比。当我从华山艺文特区规划整齐的园区、各种经过精心设计和拣选的艺术品,和那些贩卖价位惊人的文创商品的商店,走到这个看起来都像是回收场一样,到处都是捡来的东西的“120 草原自治区 grassroots”,感觉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氛围。唯一的相同在于,这两个地方都有穿着个性时尚的年轻人。
华山艺文特区里经过精心挑选的艺文展览以及所贩卖的商品,被视为是台湾文化届的精品,但这精品背后是政治经济对于艺术的收编,以及更多的市场考量,贫穷的艺术家和艺术系所的学生难有机会在此展出自己的作品以及获得收入,这样的文化符号,带来的是一种中产以上的高级感。而这背后更深处的含义在于,这些被精心选择的文化产品所崇尚的审美风格和价值选择,让人产生一种“艺术就是昂贵的”这样的感觉。我并不是说艺术家就得穷穷的才能创造好的艺术,如果华山代表的是台湾的文创精神和精华,那是谁来选择,什么标准?
中国时报曾报导:艺术家姚瑞中表示,目前在华山文创园区鲜少看到艺术属性的展览,其策展属性大多打“安全牌”,“在华山看不到具社会议题、批判性质、实验性质的展览,这牵涉到台湾的文化创意意义是什么,和艺术文化的连结是什么?难道只剩下外在的消费和包装吗?”
姚瑞中表示,华山文创园区目前营运方针较属于市场导向,“大多引进娱乐、通俗文化,并不是说这样子不好,只是市场和通俗文化,会把具有实验特质、具潜力的社会议题作品排除掉。”(中时电子报:艺术家叹华山展览 只打安全牌)
跟华山比邻而生的“120 草原自治区 grassroots”看上去则好像是毫无秩序可言,任何有想法想实践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块地来试试看,省去了原本在实践中所占成本最高的土地,艺术的实践也降低了门槛,没有审查,没有挑选,看上去杂乱却很有生命力。
我印象很深的是两个作品,其一是一个透明球体帐篷内挂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票据和地图,他们被装在透明的袋子里,好奇的人可以打开这些袋子翻看里面的纸张。这是一个没有地理区位概念的世界,世界的经纬被打破,随意悬挂,打开不同的袋子,像是随机旅行一样。在这个 google map 一秒定位的时代,这些千里迢迢跨越重洋而来的纸张有一种怀旧的美感,这就是草原上的一个计画。
还有一个作品叫做“免费废物商店”,在这里放置著各种不再使用的物品,提供给需要的人带走。商店有订一些规则“留下用不到的,带走用的到的”“不必交换,直接带走”“放有人会要的东西”“这里不是用来解除罪恶感的垃圾场”“这里由参与者共同维护”,以互利互助,共同管理的方式去中心化。从这个作品引申出我的第二个观察到的反叛,对于政治的反叛。
当我背靠市民高架,站在大草坪上的白色球体帐篷前,所看到的是华山商务大楼,这里正是民进党中央党部的所在地点。执政党所代表的的政治权力核心和草皮上的这群自治者之间形成鲜明反差,在我的视角里“120 草原自治区 grassroots”更接近于无政府主义的状态,它存在在这里,本身就是一种反讽。同时也显示出了,台北还是一个有缝隙和张力的都市,只是不知道城市的管理者们可以“容忍”120 到什么时候,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到 6/30 不续约
自治区、艳丽的颜色、穿着时尚的年轻人、各种各样独特的装置,这样的氛围很容易让人想到美国 1960、70s的嬉皮文化。在早先的一些报导中,“野青众”称自己并不是嬉皮,他们努力抛弃各种既有标签。
“野青众”当然不是嬉皮,1967 年在美国旧金山萌发的嬉皮文化有完整的脉络、生活方式、以及政治经济诉求,衍生出属于嬉皮士的审美、着装、音乐、舞蹈等等艺术风格。“嬉皮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反应出他们对民族主义和越南战争的反对,他们提倡非传统宗教,批评西方国家中层阶级的价值观。”
“野青众”现在还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文化体系和在政治上的诉求,隐隐约约可以觉察到,他们的主线是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分配及使用的质疑,外加若干对于现代都市现象批判的副本。未来这些线索会走向哪里,尚未可知,但是我很期待,从他们开始,能够形成新一轮对于公共空间、艺术商品化等等问题的反思甚至突破。
在 120 的粉丝专页的一篇贴文中,他们是这样写的:
【广场PLAZA】
台北应该要一个有个性的广场。

我们可以在公共空间展现自我,自由创作,与彼此产生连结。不只是遛狗,散步,它应该是更有创造力的地方。

这里预计到六月三十号会被收回,之后草皮可能会被拆除作为司法园区,所以我们聚集在这,除了重新审思公共空间的意涵与可能性,也让这里有更多被讨论的机会。

最后,一如往常的,持续将对城市的想像化为真实的体验。从今天开始,从广场开始,希望这片草皮可以短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eyesonplace.net/2018/05/07/7956/
5.备注:
有没有陆生蔡博艺的八卦呢?似乎是个很关心反叛的朋友呢?
作者: wges10284 (wgesG)   2018-06-19 13:56:00
太长
作者: derrick1220 (derrick)   2018-06-19 13:56:00
懒的看
作者: verakaco (Kaco)   2018-06-19 13:57:00
就一群不务正业的觉青阿
作者: wwvvkai (We do not sow)   2018-06-19 13:57:00
草原智障区
作者: opfish (coco)   2018-06-19 13:59:00
分成一段 一段 很难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