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六四”29周年:主动遗忘还是被动选择

楼主: falomu (法萝暮)   2018-06-04 18:45:58
“六四”29周年:主动遗忘还是被动选择 困在政治与金钱之间的中国年轻人们
梓鹏
BBC中文记者
2018年 6月 2日
北京人印小小18岁那年看完美国传来的“六四”天安门影片,心里满是不敢相信,不知
道发生了什么。
90后青年陈诚对“六四”的理解,来自当年在北京当工人的父亲。父亲提起过,半夜里
“有解放军跑到宿舍拿着枪指着他们”。
他们的“六四”记忆,都是支离破碎的画面:比如印小小的是大游行、静坐、坦克上街
;80后徐阳的记忆里是学生被鼓动上街。从有限的官方解释中,所有八零后九零后的中
国大陆年轻人或许都知道,“六四”就是“政治事件”的代名词。
23岁的印小小到香港唸书,这个信息多元和开放的社会没有防火墙,不同文化背景和意
识形态体系长大的同学一起碰撞和聊天,让她对“六四”有更立体的认识: “这是一
代人的悲剧,是一代人不愿触碰的伤疤。那一整波人的声音,从此被藏起来了。”
来自父辈和同学朋友处听来模模糊糊的片段,当最终可以在墙外的社交网站上“大开眼
界”时,一下子打开的闸门冲来无数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信息,这让印小小们“不敢相信
”。
再回头看他们的成长,印小小发现,被主动藏起来的还有父母对政治的关注和勇气。在
北京的父母不愿让她接触政治,或者在政治上冒险,虽然“六四”那晚街头的枪声是走
过八十年代的北京市民的共同记忆。相比有机会出国看世界的80后子女们,印小小认为
她的父母们“视野相对狭窄”,他们经历文革,对政治有着本能的恐惧。
跟母亲讨论时政时,“我妈会说,你不要在公众场合讲这个问题,她本能的恐惧就出来
了。”
小小母亲的恐惧,是怕因言获罪。
多年的政治运动的阴影在父辈那里形成了默契,在家里的饭桌上和朋友的饭局上,可以
泛泛地聊一些政治话题。但“六四”永远是最大的禁忌。公众场合,莫谈国事。一家人
要关上门,才能安心讲29年前的故事。
公共话语的严控
90后是中国互联网的原住民,一向“内事问百度,外事问谷歌”。百度的搜索结果给出
了中国官方话语中对此“事件"的三句话解释和定性:“1989年6月3日,一个多月来极
少数人在北京制造的动乱,发展成为一场反革命暴乱。驻守在北京城区周围的戒严部队
奉命平息暴乱。4日凌晨,戒严部队实行清场同时进驻天安门广场,平息了这场暴乱。

1989年后,在中国境内纪念“六四”从来不被官方允许。2012年以来,中共中央对意识
形态控制越发收紧,中国的主流媒体被要求对党绝对忠诚。多年来,在所有出版物和媒
体上严审一切与“六四”有关的字眼和内容。任何关于“六四”的书籍在中国国内都无
法出版。香港曾作为一度可以自由出版和传播政治书籍的自由港,大陆人会以各种方式
,将在香港出版的著名政治传记和记录历史真相的书籍,偷偷带回去传阅。但“铜锣湾
事件”后,独立出版社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这类书籍也逐渐从市场消失。
互联网兴起的这十几年,包括在微博的大陆社交媒体上,“六四”还可以被隐晦地纪念
,在六月四日当天,蜡烛和各种相关的图景,会被默默流传。 但如今“天安门事件”
、“坦克人”等搜索词已被彻底封锁。取而代之的是,热搜榜上的明星八卦。
统一的官方口径,和有限的信息渠道限制青年的认知。有办法翻墙的好奇者看到墙外的
谷歌和YouTube给出不同版本的“六四”记录片。陈诚说,当时直观的印象是鲜血淋漓
的场面难以想像。“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重大的事情,居然是被有意识地集体遗忘。”
一代人的遗忘和主动失语
89年,徐阳1岁。22岁时,带着他从大陆听来的“六四”版本:“资产阶级自由化,部
分掌权的官二代,利用手里的资源获取到了比较大的利益,然后引起了很多中产阶级和
无产阶级和其它阶层的联合抵制和反对。”徐阳到香港读书,一待就是7年。
今年30岁的徐阳已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权,但他从不参加香港的“六四”纪念活动,他说
几个人的声音,对政策制定者的影响不大。他说,“六四”是在中国大背景下发生的事
。已经过去了,没必要再拖出来鞭打,要汲取教训。可以反思,但追责没有意义。
但徐阳也承认,中共并未从中汲取教训。“如今的阶级环境不一样,有些事情已经发生
,再重来一次,不会再这么暴力和血腥。还会有74、84和94”。
小小显然不同意徐阳的观点:连基本的事实都不知道,何来反思?
回到上海工作后,印小小现在还是不太会跟身边人聊起“六四”。“未来就是一代人的
失语。从此这个事情就没有了。”
00后四川少年张清和中国600多万高考一同被淹没在无穷尽的书海和题海。同往届学生
一样,即使是培养学生爱国意识的思想政治课也被主科老师占据。在家父母从未曾主动
谈起过“六四”,17岁的她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还是从记者嘴里得知。
还未踏入职场的90后,在大学校园里向往可能的言论自由。22岁的王海在江苏,她说已
习惯政治选举无自由,知道反抗无意义,也不奢求“因我而改变”。但最关注言论和新
闻自由。
25岁青年周州在上海,没有翻墙的习惯。 但她认为,自己有最基本的政治诉求,还是
希望有消息自由。
“希望不要封锁国外的网站,” 她说。
防火墙高筑后,中国本土的手机应用程式如雨后春笋不断冒出,赢得大量年轻人的喜爱
。新兴的流行视屏应用“抖音”让年轻人一刷就是一下午。抖音上有的,只有娱乐和消
遣。这是一个全民娱乐和消费的时代。年轻人花大量时间追星和刷微博,偶像的一举一
动牵动他们的神经。微博上常有粉丝掐架问题,他们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为自己的偶像站
台。
三十而立 赚钱一心一意
小小说,她对中国的现状挺失望,很多时候觉得心灰意冷。现在的想法就是赚钱。她对
生活还有无力感,这源于生活的不易和资本的压力。
小小现为一名电视剧制片人,身处被“资本控制”的中国文化圈。中国的出版和媒体行
业被政府严控,也受资本无形的压力影响。她说,个人言论可能影响公司形像和价值。
即使没有政府的舆论管控,资本的手,也在影响和左右自由言论。
小小:“我现在就希望,如果钱和权能办成事,我作为一个好人,我是掌握钱和权的人
。而不是让那些恶人掌握钱和权。这才是我奋斗的意义。”
三十而立,徐阳手下还要养活几十位员工。作为商人,他开诚布公地说“我不关心政治
啊。”
他关心现实的小孩教育,老人医疗,夫妻买房问题。80后是中国计划生育下的特殊一代
。成年后他们面临抚养四位老人,和现在二胎政策放开后的养育两个小孩的压力。生活
在香港和大陆,买房置业从非易事。
为了不让生活品质下降,徐阳每天工作时间从睁眼到合眼
作者: m21423 (WSH)   2018-06-04 18:46:00
大纪元喔
作者: MASAMIFANS (MASAMI NAGASAWA)   2018-06-04 18:46:00
五毛开刷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8-06-04 18:47:00
作者: ymuit (眼眸之珠)   2018-06-04 18:47:00
开放给楼下五毛们 崩溃
作者: lobaseballve (嘎啦哇)   2018-06-04 18:47:00
五毛上班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8-06-04 18:48:00
BBC之前搞的笑话 问一个反共的前党员但都没做功课
作者: i689tw (cylinlin)   2018-06-04 18:50:00
五毛:根本没有64
作者: cerberi (cerberi)   2018-06-04 18:51:00
作者: jimmy5670 (2Tp1)   2018-06-04 18:51:00
大家都忘记就可以当作没发生了,现在等有记忆的死光
作者: uglyfinger (丑八怪)   2018-06-04 18:52:00
不是大纪元也有人要崩崩
作者: WTF55665566 (来乱的)   2018-06-04 18:52:00
五毛:大纪元不可信什么 你说是BBC?外国狗更不可信我们只信环糗屎报
作者: didi0909 (didi0909)   2018-06-04 18:54:00
台湾外食倒是真的便宜南京人硬大大?干 回错拍谢
作者: ash9911911 (勇者あああああ)   2018-06-04 18:56:00
不遗忘就会被怀念 很不方便
作者: MXZR   2018-06-04 19:09:00
作者: demitri (forever)   2018-06-04 19:33:00
64当年全球都狂报 就一群90后的菜比八在那边酸是假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