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hrisOvO (YOMAN)》之铭言:
: 乳题
: 鲁肥宅我是台中人辣
: 每次经过中港路看到BRT站体就超不爽
: 一个站体八百万,然后现在就毫无反应
: 只是个上下车的地方,跟台北的候车亭功能一模一样,还不能挡风挡雨
: 想到纳税钱被这样丢进水沟就真的很不爽捏!!气到鲁肥宅我都快要弹粗乃了!!
: 到底是那个智障想出这样的设计的辣!粗乃说清楚喔!
BRT的鼻祖——巴西库里奇巴的RIT。
公共汽车捷运系统(英语:Busapidransit,缩写BRT),是一种以公共汽车为基础而发展成的大众运输系统。一个公共汽车捷运系统应具有专门的设计、服务和基础设施,以提高系统的品质以屏除可能误点的因素。在拉丁美洲公共汽车捷运系统有较多成功案例,结合地铁与捷运的容量、速度与公共汽车系统的低成本、灵活性和简单性,并能提供类似铁路的服务水平,被喻为“地面上的地铁”。
公共汽车捷运系统起源于1974年巴西库里奇巴(Curitiba)启用的整合交通网(Rede Integrada de Transporte, RIT)。之后启发了许多与巴西RIT相似的系统,如于2000年在哥伦比亚波哥大启用的的TransMilenio。截至2013年11月止,共有超过166个城市实施了公共汽车捷运系统,其路线总长约为4,336公里(2,694英里)。据估计,公共汽车捷运系统于全世界每天约有2,700万旅次使用,其中拉丁美洲有55座公共汽车捷运系统,每天于全世界约有1,700万旅次使用,为世上最多的区域。该服务在巴西33个大城市中,有一个世界最多的路线系统——60条,乘客人数估计约为1,970万人。
典型的BRT具有以下四点与普通公共汽车区别的地方:
专一车道行驶于马路中央(防止左右切换和停靠带来的后方塞车效应,并减少前面被私家车占道)
车外收费(利用站内收费机闸,免除乘客一一刷卡与投找钱、检票的时间)
路口优先权,包括优先号志系统(透过对交通信号延迟的控制,优先让高运量的BRT通过路口,并确保准点率)
公共汽车地板与站体月台的无高低差,并可以多门同时进出(节省排队上车、爬上爬下的时间,并形成无障碍友善空间)
2017年5月份中国中车集团发布一种导入人工智能化的新世代BRT系统,称为“智慧轨道快运”或虚拟轨道电车(Autonomous rail Rapid
Transit—ART),以解决传统BRT的一些诟病缺点,该系统车辆大量运用物联网技术与绿能科技,道路只需简易的改装所以成本极低,车辆能源来自快充钛酸锂电池[4]只要在首末两站充电就能完成25公里的路线,不须路面电网。而车辆是行驶在车体多具摄影机软件虚拟构筑的路面虚幻铁轨上,其创新车轮制动系统全电脑化控制,车辆乍看与公共汽车原理无异但搭乘感与铁轨车辆类似同时转弯半径极小。其路网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道路意外发生时能重规划替代路线绕道而行。
优点
最多可搭载270人的多节特制公共汽车
伊斯坦堡BRT的造型车站
多节高载客量与舒适的车辆
特制车辆有较高客量甚至一些小型车和公共汽车没有的高价科技设备降低车祸,并能采用绿能车辆降低排放。
优先路权
公共汽车捷运系统应有其专用路权并在其专用道上行驶,有该系统专行的立体专用道,甚至隧道以避免交通拥堵。但有些BRT会部份行驶在一般道路。公共汽车捷运系统因采用专用道设计,行驶速度比一般传统公共汽车快,更可选用车外收费及优先号志等系统加快旅途速度,进一步节省乘客时间。此外,优先号志的设立也让号志灯更为连贯,减少停等红灯的时间,一般私有车辆也是受益族群。
低建造成本及时间
日本宫城县气仙沼线BRT,为利用因震灾受损的铁路路线所改建
公共汽车捷运系统相对一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捷运及轻轨等)造价较低,单一月台多路线建造时间亦较短,可以临时应急使用。一条轻轨的建设经费约为公共汽车捷运系统之五倍,兴建时程亦为公共汽车捷运系统的五至六倍,因而BRT被称为“穷人捷运”。
方便性
公共汽车捷运系统会有固定营运路线及频密的班次,高密度的发车频率与精准的到站时间提示方便乘客,同时亦因拥有独立站体设计,乘客候车体验会得到改善,例如可以在站体内设立电子站牌,显示下辆车的到站信息。借由月台门定位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可使BRT车厢精准对准月台门,方便民众上下车。此外,亦可以采用低底盘公共汽车及车辆与站体间水平上下车等,建立无障碍搭乘环境,方便民众登车及便利轮椅上落。
安全性
公共汽车捷运系统的站体月台可以选用与铁路运输系统相似的月台闸门,保障乘客候车时候的安全同时免除天气影响的封闭式车站。
意外与应变措施
相较于轻轨捷运系统发生故障可能造成后续班车全数延误,若其中一辆BRT公共汽车瘫痪于专用道上,其余BRT公共汽车只需行驶一般线道,直接绕过故障车辆。而BRT专用道也可以改给一般民用车辆行驶。
[email protected]@@@@@@@
brt不是不好
是一个不错的理念
不过当时做太赶了
很多部分没弄好就上架
如果当初慢慢做
做好
应该会成为好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