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台湾人才在中国大陆的优势是什么?便宜 有品味 半个局外人

楼主: awsd (随你猜)   2018-05-31 21:05:20
https://www.cmoney.tw/follow/channel/article-59419639
ETtoday 新闻云
在中国大陆工作了几年,近几年观察到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跑来
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打拼了。相较于过去在台湾工作了几年再被挖角,现在来大
陆工作的台湾人普遍年龄下降,许多人拼的也不再是专业,而是新鲜的肝。
越来越多人说,台湾年轻人在大陆的优势在下降,现在跟大陆人是站在同一起跑点了,
过去空降过去当高管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其实,不只是台湾人,很多洋老外或是
海归留学生,十年前在中国也是横著走的,但他们如今在职场上的议价能力,也已经越
来越低了。
回头想想,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对外人可以长期持续地比对自己
人好的?例如在美国,无论再优秀的移民,比起从事同专业同职级的美国本地人,待遇
也多半都还是差了一等。这倒未必是因为歧视的关系──本地人能够更好的掌握本地产
业生态,了解当地消费者的心理,本来就有先天优势。
“二十年前,台湾人来是来当台商;十年前,是来当台干;今天,是来当台劳。”这句
话反应的是实情。
而时至今日,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晚生了几年,没赶上当年来大陆淘金的机会,现在来
打工,台湾人的优势在哪里呢?
首先,也比较难以启齿的,是便宜。
中国大陆激进的人才政策
中国大陆自 1985 年代向世界开放市场时,最稀缺的是资本、技术、人才。因为语言和
地理的优势,台湾和香港是在这一波市场改革中收获最多的。
且不提资本家,光讲人才政策:时至今日,中国大陆还是有着非常激进的吸引人才政策
──在中国大陆要雇用一个外籍员工,成本是比雇用一个中国公民还要低的。
当然,这里说的是“相同职阶、相同背景”,专业人士为主的人才──别说你要拿一个
本地工厂作业员的薪水,来比外籍的副总裁。
打个比方:我的公司在上海,每个月花 50,000 元人民币雇用一名经理:要是我雇用一
个中国公民,扣掉所得税和强制要缴的“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工商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员工实际拿到手的只剩不到 37,000 元人民币

但要是公司雇用一个外国人,是不需要缴“五险一金”的,薪水还可以用房租发票抵扣
免税,实际所得税较低。换言之,如果公司同样花费 50,000 元人民币,员工实际上到
手可以有 42,000 元人民币。算算差了 10% 啊!
而从员工的角度来看,一个同样能力同样职级的外籍员工和本地员工,如果实际到手的
薪水是一样的,其实公司为外籍员工付出的成本更低。
这样的政策,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政府用政策补贴企业雇用外籍员工,这是因为
中国政府明白在市场开放的前期,需要花钱吸引技术和人才。如此激进的政策,加上中
国广大市场的潜力,也使得大量外籍专家涌入,迅速为中国完成技术和人才的累积。
随着中国大陆市场的逐渐成长和成熟,本地培养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这样优惠外籍员
工的政策不知道还会持续多久。但至少在今天,企业雇用一个台湾人,仍是比雇用一个
大陆人便宜的,这好歹算是我们的一个优势。
海外经验的贬值
当然,光靠便宜是没有用的。外籍员工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海外经验。无论是台湾人或
来自欧美的员工,中国企业期望他们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 2000 年以前,中国市场迅速爆发、知识人才稀缺,来自海外的先进经验的确是很重
要的──我们过去常听到某某去美国念了个 MBA 或博士,直接空降回大中华区当高管的
故事,便是基于此因。
打个比方,当年在中国根本没几个人用过口红。你在欧洲的 L'Oreal 工作过,还会说中
文,很好,你有经验你来吧!──赶上市场大爆发的时期,你可能就这样一跃成为中国
L'Oreal 的副总裁了。
这个是时代的机遇,我们嫉妒不来的。然而,随着中国市场逐渐完善,也逐渐与欧美市
场越来越不同了。此时,欧美经验要直接复制到中国,就会受到严厉的挑战。
讲个最直接的情况:在 2000 年前,如果你是个海外留学毕业生,回中国工作,你可以
拿到比本地学生还要高非常多的薪水;但到了 2017 年,企业的人资却会质疑你:离开
中国这么久了,没有中国经验,凭什么要雇用你?
想想也是。美国人用的是脸书、Google、Amazon、信用卡;中国人用的是微信、百度、
淘宝、移动支付。整体的市场演化跟使用者经验都不一样。
你说你有专业知识?北大、清华、交大、复旦的专业也不比你差啊?人家还有在地人脉
和对市场的连结,为什么我要雇用你?
除非你会的是像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车、深度学习,这些又艰深又火热的专业,全世
界就只有几个人会,那当然又另当别论了。
但我们有多少人属于这种“专家中的专家”呢?
我们的优势:品味
俗话说的好:“一代看吃、两代看穿、三代看文章”。我们的优势还是在于品味。
品味这种东西,讲白了是靠钱堆出来的,但有光有钱还不够,还要有时间的积累。台湾
的工业化早在 1960 年代就开始了,经过半个世纪的积累,我们已经从过去吃好穿好的
暴发户心态,走到更加深沈有底蕴的阶段。
宋代文豪苏轼有一句诗:“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句实在话。年轻一代的台湾人生长
在物质充裕的年代,接触过更多的思想、知识、文学、艺术。就算我们现在穷了,这些
也是深植在我们灵魂里的财富、我们讨生活的本钱。
当然,随着中国大陆的经济成长和普遍富裕,文化底蕴的优势也会逐渐消失,但我们至
少现在还能够靠着品味赚钱。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上海一批最好的餐厅,后面都是台湾人开的。米其林星级餐厅 Ult
ra Violet、Bo Shanghai、大蔬无界,后面都是台湾老板。
你以为要开家好餐厅,只要菜煮得好吃就完了吗?不只啊!室内设计、灯光气味、餐品
摆盘、品牌故事、服务态度、总体气质。每一样都是需要品味的。
不要小看这些仿佛看不到、摸不著的东西。台湾受到代工制造业思维荼毒太深了,一直
看不起设计和品牌,殊不知这些才是真正赚钱的东西。
没看到意大利国力这么弱,还不是靠法拉利和手工西装赚钱?法国也早就不是什么工业
强国了,一样靠着美食、时装和红酒赚得盘满钵满的。
你说凭什么我们工作得要死要活、加班过劳,赚的钱还没有欧洲人天天睡午觉来得多?
这就是品牌、历史、品味积累的力量。
台湾毕竟早富了几十年。我们的上一代拼死拼活,不是要让我们跟他们一样靠血汗蛮力
赚钱的。多读书、多看多想,我们可以靠品味挣钱。
半个局外人心理
当我年纪渐长,越来越觉得台湾是块非常奇妙的地方。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台湾和韩国
、日本、菲律宾一样,基本上都可说是美国的军事基地和次殖民地。
这让每个台湾人都有很深的自我认同纠结:我们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很深,看着美剧和
好莱坞电影长大,能烙两句英文好像显得自己很高尚,但我们毕竟不是美国人。
同样的,我们从小接受大中国思想教育,读唐诗宋词、背文言文,说中文,用汉字。但
有着政治和地理上的差异,我们跟大陆毕竟还是隔着一层。
更别说台湾的主流族群虽然是汉人,还有南岛语系的原住民、以及来自大陆和东南亚各
国的新移民。不同身份背景的文化,在这里冲突磨合。
你去问一千个人什么是台湾的文化、民族、料理、精神,可能会得到一千种答案。
历史让我们变成一群特别纠结的人,一群哪里都不属于的人。
但这其实是我们的优势:就是因为我们在哪里都格格不入,所以我们更能够以半个局外
人的角度去看事情,作为中西文化的桥梁。
没有人能像我们能够熟悉的使用脸书和微信、懂得西方思想,也能够在酒桌上划拳。
举个例子,如今大陆很多做用户调研和设计的专家,都来自台湾,除了台湾在美学教育
走得比较早之外,很重要的也是我们的局外人心态。
做设计最重要的是跟用户产生同理心,了解用户的痛点和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时候如果
你能够了解用户的文化背景脉络,会非常有利。
但你又不能够完全跟用户绑在一起,你要站在一定的距离,理性的分析,用更高的品味
和设计满足用户的需求。
这时候,有这种“半个局外人”的心理就非常有用了。
西方画作里有种从二楼窗台的视角,画大街上熙熙攘攘人群的作品。这个视点刚好让画
家感受到街上的氛围,仿佛他也在街上,但又保持着观察者的距离──“半个局外人”
,讲的就是这种视角。
再加上台湾毕竟早发展了几十年,工业化进程上会发生的很多事情,我们都已经经历过
了,这给了我们一种即视感,能够更有同理心去看现在中国大陆发生的各种社会现象。
这也是我们讨生活的本领。
结语
在外讨生活,我们不要骄傲自大,但也不要忘自菲薄。我们不要觉得自己有多不可取代
有多了不起,但的确有些我们独特的优势,可以善加利用。
祝福所有在外打工的游子,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者: meredith001 (ああああ ̄▽ ̄)   2018-05-31 21:06:00
低端奴隶台巴子
作者: ericisfish (台中李宗瑞)   2018-05-31 21:06:00
太长
作者: infoman (路哲)   2018-05-31 21:06:00
这不是新闻吧........................
作者: geordie (Geordie)   2018-05-31 21:07:00
血统不正的蛮夷
作者: jetaime851 (jetaime)   2018-05-31 21:07:00
好长
作者: psku (@(o‵ェ′o)@)   2018-05-31 21:08:00
赞 留言 分享
作者: tonyd (天生平凡)   2018-05-31 21:09:00
颇中肯 羡慕QQ
作者: dicfishfish (DD)   2018-05-31 21:10:00
一流人才去欧美日 二流人才留台湾 学店生去支那港澳一流人才去欧美日 二流人才留台湾 学店生去支那港澳
作者: kdh (自由)   2018-05-31 21:12:00
结语和内文的关连是????
作者: jeter17 (smart1599)   2018-05-31 21:12:00
也没有一个国家媒体那么下贱的整天唱衰自己
作者: instinct4 (反吱吱喷汁汁)   2018-05-31 21:15:00
楼上有看完吗?唱衰三小
作者: studios (无痛破处,请洽X妇产科)   2018-05-31 21:22:00
三十年前人家骂Made in Taiwan烂货,十年前改骂Made China技术就是拿烂货技术,人才会好过台湾,做梦吧!
作者: greensaru   2018-05-31 21:29:00
妄自菲薄
作者: jump9128 (罗胖胖)   2018-05-31 21:33:00
做好自己最重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