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型态, 不是主管能决定的, 是市场决定的, 一样是适者生存
我要跟你说的是, 说台湾产业停滞,
可能是你混淆了内销市场与外销市场的状况
台湾拼外销的产业, 从来就没有停滞, 完全是跟着世界潮流脉动在冲
从 Google, Amazon, Facebook, Apple 的硬件设备, 半导体晶圆制造, 芯片设计
到电动车关键零组件, 到机能布, 再到人工智能人才, 台湾输出都是世界顶尖
完完全全在浪头上, 世界要什么产业, 我们就有什么产业
但实体工作地点并不是在台湾, 而是在中国, 如此而已
而你又为何观察觉得台湾产业停滞? 你可能观察的是内销市场
而内销市场就是食衣住行育乐这种朴实的产业
其产业规模就是受限于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 和可使用腹地
你何时需要将朴实的产业做提升?
答案是当人力忙不过来的时候,
或说是老板花钱请人和花钱改成自动化哪个划算的问题?
因此真正的症结就是, 台湾的内需市场现在就还没有出现大幅升级的诱因
台湾内销产业真正的问题是僧多粥少的供需问题
单位区域中人口不足, 同质产业却太多, 导致普遍每家店都赚到刚好饿不死
劳动力供应源太高, 你不做别人能做的状况就导致薪资上不来
人口数量和可支配所得, 也早已决定了整个内需市场最大的消费额度
这问题绝对不是政府勒令加薪就能解决,
拿底薪的人, 是被薪资市场供需排序后的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 原本拿底薪的人, 在提高法定底薪后, 还是会继续拿底薪
后续反而要面对随成本上升而叠加的物价
之前台湾控制汇率和物价就是在死守内需市场的活路和消费者生活品质
一旦放手, 社会金钱的流动就是会往 M型化走, 现实只会变得更残酷
最终就会像人称的地狱韩国, 或是香港蚁居那样, 穷的穷到死
对于产业升级, 上述说明也提供了解法方向
政府或许是开始来利用腹地, 做国土规划, 做海洋资源开采,
如此就会创造产业, 因为有事做了, 大工程本身就会养活一大堆产业
若创造产业太困难, 而政府还想做些什么, 那就要去解决上述的供需问题
最重要的是市场规模, 这需要利用集中人口或增加人口来提供消费源密度
否则没有消费, 新产业就没有长久存在的活路, 旧产业也就没必要升级抢市
然而增加人口也是很复杂, 开放移民没这么简单,
后续还要面对的是种族冲突之类的问题...
总之, 把产业升级怪到主管管理风格, 是不正确的方向
讲产业, 就好好看市场看供需, 才会真正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