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图
https://i.imgur.com/VMpRQNQ.jpg
底图取自于日本产经省资源能源厅的2017报告书,最右边附上台湾的比例图,资料取自于
台大风险中心在关键评论发表的文(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2672)
发电基本上就是基载、中载跟尖载三种,用棒球的术语就是先发、中继跟救援三种身份。
基载就是先发投手,每场比赛一定要有,一定会上,发电量就用投球数去计算。
理想当然是天天投每次都120球完投,但是你想也知道人这样操会死,机器也会。
先发投手的值班表就是基载岁修的班表,虽然每次都会上去投120球,但是总有中几日或是
受伤修养的时候。
当先发投手的球数投完比赛还没结束的时候,就是中继跟后援上场的时候了。
中载大多用于季节性调节,有需要的时候就会上场,而尖载则是后援,前面都被打爆了就
要上了。
中继的特性就是可以固定吃一些局数,后援则是暖身快可以马上上场。
绿能大部分都属于中继投手,不过他是那种有时可以投,有时不能投的那种,所以教练通
常对这种不稳定的都很干。
地热跟潮汐则比较可以算去放在基载那一边,不过有太多技术困难要克服,所以国内通常
都兴趣缺缺。偏偏这两个东西极具地域条件限制,放眼世界台湾是少数两者具备的国家。
回到太阳能,就我个人的认知太阳能有两种,一种就是种电,不管在地上种还是在屋顶种
,结果是往回卖给台电,成为台电评估跟运用手头上的发电设备的一环。
地上种虽然可以比较有效率的舖设,但是又会跟农地与其他需求抢地,有拐个弯去砍我们
粮食自给率跟其他需求的可能。
屋顶种是目前台湾应该强化的一块,毕竟很多时候屋顶都是闲置,与其在哪个地方插一个
所有人都反对的基载发电厂,太阳能这种比较不会在“发电时”产生污染的东西,很适合
分摊掉一部分的发电需求。
在旧一代电厂逐渐要退休,新一代设哪又在那边吵个半死的现在,多推这些能捡多少是多
少的小量离散发电,是渡过限电危机的立即性药方。
另外一种就是自家使用,搭配蓄电器(Tesla wall, 京瓷),这种基本上是在抑制民生用电
的需求,跟粮食自给率或是能源自给率一样,意在降低一般家庭对于传统电网的依赖,进
而减缓民生用电需求逐年成长。
至少在大断电的时候,你家还有个亚斯娜可以帮你上去撑十秒。
澳洲目前就有大规模的计画(Tesla),结合后面说的蓄电器来降低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
或许随着电池技术的持续进步,可以慢慢把原本不稳定发电的绿能,慢慢变成可以稳定分
担部份“基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