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mericlai ()》之铭言:
: 女生找男友
: 其中一个条件都会说
: 喜欢幽默的男生
: 说真的
: 现实生活中好笑的男生
: 真的异性缘比较好
: 对生物条件来说
: 幽默的人是不是等于聪明的人?
与其说比较聪明,不如说是思考模式的差异。
认知心理学中,人类主要分为“聚敛”&“发散”两种思考风格
台湾教育长期重视“聚敛思考”,
运用理性、逻辑、推论、归纳,找出一个正确答案或真相(柯南4Ni?)
也就是传统科学方法那套。
将这套思考模式用在生活或互动中,
就习惯去找一定的规则、合理的观点、正确的回应方式
走到极端就变成那种,很严肃、一板一眼,聊个天也容易太认真
之前参加联谊活动,有女森分享去冲绳旅游,说看到的海超漂亮超美
还拿出手机show给大家看照片。
结果有个男生开始讲“拍海应该用广角镜,构图比较好”
“太阳下最好缩光圈,妳这张过曝了”
一些似懂非懂的话,搞得整桌充满尴尬的空气。
我当下超想问,是在认真什么啦?
相反的,“发散思考”则是“不遵循旧有原则或规范”的思考模式
看似很跳痛,但背后其实是运用联想、猜测、脑力激荡等方式来产出内容
我认为这种思考模式,除了能激发创意,也是幽默感的关键。
因为幽默,其实就是“出乎意料,却又合情合理”
你的某个回应或句子,与多数人聚敛思考的习惯、预期不同
产生了意料之外的惊喜,但仔细一想又合于某种逻辑。
除了联想力,用轻松的心态跟人互动也是必要条件
你要反应快,那就不能过于焦虑,不然大脑的认知资源会被吃光(效能受影响)
且表面自在放松的背后,有着对自己的自信
所以幽默的人不是在那边扮小丑、油腔滑调表演
(这种容易被当屁孩、给人不稳重的负面印象)
而是透过自嘲、开自己玩笑来让气氛轻松。
诶嘿,见鬼啦的宪哥就很擅长用这些技巧
很久以前在F4还很红的年代,宪哥被狗仔爆料已经有四个小孩
有一次宪哥在节目对来宾说,“我家也有F4啊”
来宾们就一脸疑惑黑人问号,想知道什么意思
宪哥就接着说,“因为F了四次”
他没有刻意在节目上澄清一堆,而是用自嘲四两拨千斤化解掉。
说出来的答案也出乎众人意料,因为跳脱原本F4这个词的逻辑
(虽然可能有人会觉得低俗啦,当时唸小学的表妹还问我什么意思...)
顺带一提,要让人觉得幽默,用对语言很重要
不是指英文中文,而是要跟对方的背景、生活圈有关
有次去某理工为主的大学演讲,厕所贴了一则笑话
“为什么程式设计师常常不会分万圣节跟圣诞节?”
“喔,因为OCT31 = DEC25啊。”
我完全黑人问号啊啊啊!!
可是我隔壁小便斗的学生笑得每丁每当,当下超怕他尿会乱喷...
更简单的举例是,如果对方不是乡民,你用一堆网络梗
通常就是让对方尴尬症大发作,完全不会觉得你幽默。
幽默是聊天里的大招,具有很好的吸引效果(尤其是撩妹)
可惜很多讲幽默的书,主要都是写一堆好笑故事,分析或拆解步骤反而着墨较少
所以我才花了点时间研究,加上自己的经验,得出一些心得
总之,大家可以多练习运用发散思考,对幽默感的培养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