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台湾劳工不满的情况是“公司赚钱但是没有与员工分享”
但大部分台湾人都听过的公司,有几家是这样的?
上市上柜的公司必须将财报透明化,多少盈余分配给劳工都是很明确的。
最容易出现次情况的,大部分都是家族经营的中小企业。
小到早餐自助餐,大到规模百人的模具厂。
在成本售价固定的时候,给员工的薪水与福利。就很直接的与老板自己的收入相关。
工作认真其实就是个假议题
老板需要的是你可以完成工作。而不是认真工作。
有店员上班非常卖力,对客户笑脸迎人。
餐点的掌控也非常好。
但事实就是,并不会因为你一个人带给公司更高的利润。
因为大部分的客户,不管在意的是服务品质/餐点美味/速度等等
客户看到的都是下限,而不是上限
你会买一家料理评价4分,但是某位员工煮出来是7分的餐厅。
还是去一家不管谁做都是6分的餐厅?
所以决定客户回购率的大部分取决于老板的经营模式。
而大材小用的人,比较会在意薪资涨幅。
这时候就应该跳出原本的环境。
期待在舒适圈获得满意薪资增幅的可能性真的太低了。
像任何高中毕业都可以做的文书工作
你要求加薪只是让老板想把你换成其他低薪劳力而已
而要求政府出面要求老板更是可笑。
老板会因为政客的“要求”就把自己口袋的钱拿出来?
不如想想什么政策才足以跟老板们制度合理的利润给员工分享。
例如说雇用3位以上非亲族,且员工薪资达营业额一定比例可以部分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