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技术也不是没有用
但要看谁撑得久
撑到最后
有一天大家会回头来看看这些技术
是不是因为老了就变得没有价值?
其实还是有特例
像是日星铸字行
一家搞铅字版印刷的老店
撑到现在变成一种文青集散地
甚至有新创业者帮他把东西包装成新的产品出售
台南的全美戏院
都请一位很会画电影海报的颜振发老师傅
彰化有一间纯手工制作的铜兵杓老店
叫做黄有信铜冰杓
也是很有名的老技术师傅
这几家都透过现在网络媒体的力量
变成了有名的老技术店
其实还是有很多这类的老技术店家存在
但要存活,仍然需要靠“包装”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纪录片
是杨凯谚和黄燕燕导演的短纪录片《无影无家》
是在讲一位街友
这位街友其实是一位老电影放映师出身的
当年他的师傅告诉他“现在做放映师是一个很吃香的行业”
但后来戏院一家一家的倒
后来跑去开出租车
最后就变成街友...
是说,其实老技术并不是没有价值
像是金属工艺这个领域
其实技术都差不多
虽然近几年开始有3D打印机出来
会用电脑CAD的年轻人
在珠宝设计这方面的领域在业界确实比较吃香
但是
除了设计方面之外
其他公序几乎都还是保留以往的制程
所以还是有不少从以前就撑到现在的小型珠宝家工厂
但一样的技术
在欧洲国家除了拿来制作珠宝以外
也有应用在木管乐器的制作上
但台湾似乎比较少有人愿意这样异业结合
大多都是停留在代工的思维
以上管见
有什么说错的地方也请指正了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