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对云林这种农业县来说,人口老化应该是最严重的问题
若就这点而言,我觉得发展观光产业以及连带的文化创意产业也无不妥,
如果只是把台北或台南经验的文化创意产业放在全台湾各县市
那你可以觉得其他都没什么价值,但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是要接地气
对云林而言,老人家能够透过参与在地文化事务,让自己有事情做
重新关注于他们所认为的地方,透过文化,甚至成为产业,建构属于他们的社区
最近聚集于斗六、虎尾或西螺发展文创产业的年轻人,也是对于云林的认同感而洄游
但我认为问题在于有些会倒掉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接地气”。
云林还有一个问题在于政府或是地方重要人士对一些想法无法与时俱进
就拿虎尾镇来说,其实虎尾在那几个古蹟修复后,观光客确实变多,文青影响很大
但虎尾镇公所脚步就停滞了,虎尾镇公所压根儿没有想发展那附近的观光
县政府、镇公所、虎尾商圈、一些比较接地气或是对年轻人为的地方人士都各行其是
或者是有些想做什么的人,都被虎尾镇公所拒绝,说虎尾不需要这些
光是虎尾高铁到虎尾市区的接驳有多难就知道,虎尾观光有被放在眼里吗?
毛巾观光工厂属于上一世代的观光产物,如何与这世代观光接轨其实是可以思考的。
再来,你所举例的土库例子,我不觉得土库那座市场保留有什么不妥
它本身就有其遗产价值,而且他的保存和迁移实在与地方利益竞争有关
不谈这些只谈它现在的情况有欠公允,而且土库的文化产业也还在发展中
而且几个地方科大的老师也很努力,用了一间修复过的老屋成为智造工厂
如果有心想要发展地方文创产业的,都可以来这边借工具使用,有图可以参考
https://imgur.com/a/WG4YQ
结论就是每个地方要发展文创产业,不一定像台北或台南这么简单
又或是一定要走他们的模式才算成功,接地气还是最重要的
然后希望云林也可以换一下人做,不然永远停滞不前
※ 引述《knife5566 (爱心疖瘤‧刀)》之铭言:
: 云林这种乡下地方 没什么人 也没什么产业
: 意外的 很喜欢学台北人 搞什么文创 搞到自己倒掉
: 附近的土库镇啊 有个旧市场要迁移 留下来的地方原本要给大庙盖停车场
: 被文史团体挡下来 因为那个市场颇有文化渊源
: 好了挡下来要干嘛 说要设摊贩 就继续吵 后来就变成像露天的博物馆那样 摆几个看板
: 空在那边
: 最近回去看 看板拿掉了 又乖乖变回摊贩
: 一条街以外 旧镇公所 空房子被文史团体吵着要盖故事馆 要盖镇史馆
: 最近回去看 收掉了
: 再一条街以外 有个叫方舟七号的手作饮料店 弄得文青文青的 店里还弄个独木桥
: 别说收掉了 根本没开过啊
: 类似的状况虎尾也一堆 找个老房子就开起文青店 开起文创手作什么店
: 你在云林乡下小镇开文青店要卖谁啊 你在云林偏僻地方开文创店开给谁看啊
: 反观 附近有家卖油的 一个天主教大家族开的 先把油给卖好 实实在在做油
: 弄好各种食安认证后 才 顺便开了间观光工厂 就做得有声有色的 养活了整间教会的人
: 人家就没有 陆客不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