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有朋友念美国厨艺学院
先前他放假也带我这个穷留学生去纽约餐厅周吃一星的商业午餐
(打五折超爽der)
他边吃边讲米其林评鉴的规则
详细没有记得很清楚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米其林很重视一致性
秘密客评鉴一家餐厅,不会只去一次
而是至少四到五次
如果每一次的美味程度、摆盘、刀工、服务、气氛、卫生...等多项指标都维持高水准的话
那么就很有机会拿星
要拿三星,除了上述指标,还有餐厅背后的文化层次
例如日本三星的寿司店会有现场制作生鱼片给顾客看
鱼当然也是最新鲜的
从宰杀鱼、切鱼,到上桌,都是个艺术表演,满满的视觉飨宴
所以说,美味程度其实也只是众多指标一环
那么某些乡民到底在气什么呢?
对于好吃的定义既然每个人都不同,为什么乡民那么生气?
台湾只有台北有注册,那么南部人在气什么呢?
有一个指标,能鼓励厨师追求品质的极致,为什么要被乡民酸呢?
有没有这方面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