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家都对偏乡教育这么热心,
小鲁我就来说说我的偏乡经验吧!
我是个偏乡的国小老师,
前前后后待了快五年,
在我们这里只有国小,
国中是要去外面读的,
高中职就要住校去了。
全校只有30多人,
每班学生都个位数,
应该够偏乡了吧!
偏乡学生之所以课业表现不如都市学生,
大致来说要归类于环境因素,
有些人会说是因为资源缺乏。
但根据我的经验,
教育优先区的经费一向都给得很足,
学校的硬件设备不会缺(除了冷气),
平常生活中,
没有笔可以写字是不可能的,
但没有果冻笔可以买就会发生,
蓝色原子笔是买的到的,
粉蓝色原子笔就不可能,
事实上,
就连鸡排摊可以买的东西都比较少,
总归一句,资源是有但就只能满足基本需求,
多样性和广度是差都市一截的。
所以现在都在推动阅读,
希望可以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家中的硬件设备,
也是应有尽有,电视,电脑和网络都不缺的。
但是会不会善加利用又是一回事,
有个线上教学的平台叫做均一,
有时候会针对学生需要补救的地方请他回去观看与练习,
但他家里有电脑,也有手机,
不过他就是不会去均一的网站。
他的家庭氛围就是不注重他的课业,
一个学生所谓的环境,
就是家庭,学校和自己组成。
当学校推得要死要活,
但家庭和学生自己都不想动的时候,
老师会推得很无力。
曾经我的学生考不及格时,
我问过她回家会不会被骂,
她回了我:阿公又不管我。
我只好回说:但我希望你还是要确实订正弄懂,
你应该可以考得更好一点,下次要再加油。
认真的说,偏乡有很多学生都是被晾著的,
父母或祖父母忙着赚钱,回到家就喝酒看电视,
然后就睡了,没有空陪伴孩子,真的差非常多。
在国小端还跟社区紧密在一起,
到国中端就大好大坏很明显。
一样的国小,一样的国中,一样的高中但不同班,
一个读政大,一个高中毕业就做工去了。
两者的差别就在一个是父母带,一个是祖父母带。
也不是说隔代教养不好,
而是家长对孩子付出的心力有多少,
某些程度可以反映在课业表现上。
至于偏乡资源有没有用在学生身上,
我举高风险高关怀的家庭来说好了,
里面有几个学生是有领取家扶的救助金的,
其中有一个例子是直接给家长,
其他例子则大多直接存入学生邮局存摺了,
直接给家长的那个例子,给了半年之后,
每当需要缴交各种费用时,
家长依然说他没钱,要等有钱再交。
而我自己学生的例子,
也是要缴钱时,家长都说没钱,
但家里前年贷款买了一台新车,
家里电视大约50吋,
缺钱吗?我相信是缺的,
但给钱,会不会用在学生身上,
我也是存疑的。
总得来说,
在偏乡当老师,
有点分不清是老师还是保母了。
学生两三天没洗澡,要开替代役宿舍借他洗。
衣服脏兮兮没换,要准备衣服替换。
鞋子坏了,家长没钱,还要帮买。
连三天两夜校外教学的行李都是我指导和帮忙准备的,
5年的偏乡教师生活,
我只差卫生棉没买过了,
真的是幸好人数非常少,
不然怎么忙的过来。
以上就是小鲁在偏乡国小的经验,
我必须认真说,
在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环境氛围,
国高中的老师抓学生抓的不够紧密,
小朋友很容易就歪掉了,
不论是在课业或是品行各方面。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对偏乡教育多多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