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全武行:2017德国书市的政治乱斗
http://uc.udn.com.tw/photo/2018/02/07/99/4486264.jpg
让极右翼言论出版是“言论自由”还是“仇恨语言”?德国书市目前好像都不知所措。 图/法兰克福书展
2017年10月14日,就在法兰克福书展的第四天晚上,右派出版社安泰(Verlag Antaios)主办的嘉宾座谈陷入混乱。根据《黑森州每日新闻》(Hessenschau)的报导,德国另类选择党(AfD)图林根邦党部主席霍克(Bj?rn H?cke)于傍晚的演讲遭到右翼支持者与极左翼“反法运动”(Antifa)活动分子闹场,现场几百人爆发互骂跟推挤冲突,直到警方介入制止双方。
让大家如此火爆的原因,是两位“身份认同运动”(Identit?re Bewegung)作者的宣读发表会。但这些动乱也只是2017年法兰克福书展的插曲,书展开始后已经有许多人批评主办者德国书业协会(B?rsenverein des Deutschen Buchhandels),以“言论自由”的理由允许右派出版社参与书展;10月11日早上,德国书业协会的会员、还有法兰克福市长、德国社会民主党(SPD)的彼得.费尔德曼(Peter
Feldmann),各自到安泰出版社的摊位前抗议种族主义;12日晚上,另一家右派出版社Manuscriptum摊位的书还被人偷走,隔天,一位左派出版者在现场批评右派出版社的宣读后,忽然被一位观众往脸上痛殴一拳。
这些令人惊讶的事件,是德国右派份子近年来崛起的现象之一。以AfD为首的右派份子,这些年越来越有自信、并开始挑衅多数党与左翼运动份子。而这些书业协会之类的非政治机构单位,现在也面临一个难题:要因“言论自由”的原则允许他们发出仇恨言论?或者失去中立性、给予右派言论一个更大的平台?媒体与文化事业目前好像都不知所措。
http://uc.udn.com.tw/photo/2018/02/07/99/4486135.jpg
德国另类选择党(AfD)的图林根邦党部主席霍克,于傍晚的演讲遭到右翼支持者与极左翼活动分子闹场,现场几百人爆发互骂跟推挤冲突,直到警方介入制止双方。 图/美联社
看看去年六月份的一桩丑事:北德广播公司(NDR)与《南德日报》(S?ddeutsche Zeitung)一起出版的“本月科普读物”(Sachb?cher des Monats)排行榜,包含历史家Rolf Peter Sieferle?(1949-2016)所写的《德意志末日》(Finis Germania),也就是以上提到的右翼安泰出版社所出版。这本书讨论德国人在二战后对过去纳粹主义与大屠杀(Holocaust)的历史反思(Vergangenheits- bew?ltigung),但内容非常接近右派的阴谋论,像是低估大屠杀的死亡数量(这在德国可受处罚的)。
这样的书为什么会出现在NDR的科普读物排行榜上呢?原来在25位评审员中,有一位评审员趁选书过程众人不留意的空隙,偷偷让《德意志末日》上榜:《明镜周刊》(Der Spiegel)的编辑Johannes Salzwedel,单纯想要其他人讨论这本其实内容他本人并不赞同的书,希望让大家借此机会去面对右派的思想,但没想到会酿成那么大的麻烦,不仅让自己辞掉评审的工作、还害得NDR干脆停止科普读物排行榜。《德意志末日》倒反而因此成了话题书,开始畅销大卖;结果七月份知名的“明镜周刊畅销书排行榜”(Der Spiegel
Bestsellerliste)却刻意忽略掉这本书,而被指责是言论审查。
德国书业现在所关怀的议题是什么?近年欧盟的分裂现象、极右翼崛起、以及难民入境德国的情况下,德国人烦恼的问题是:德国认同(Identity)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些讨论,出版界将他们的想法表现在出版品、以及图书奖盛会之上。
http://uc.udn.com.tw/photo/2018/02/07/99/4486177.jpg
1933年,纳粹上台后不久,德国也曾实行言论审查。图为当时的大学生与纳粹冲锋队警察,搜查关于性与性别研究的书籍。 图/维基共享
http://uc.udn.com.tw/photo/2018/02/07/99/4486179.jpg
1933年5月10日,在今日柏林的倍倍尔广场上,发生恶名昭彰的“柏林焚书”事件,超过2万本不符纳粹思想的书被烧毁。 图/美联社
2015年以来大量移入到德国的叙利亚难民、更早进到国内的伊拉克和阿富汗难民、加上已居住在德国好几个世代的土耳其移民,让部分德国人担心异文化带来的改变,会导致德国传统文化消失。大部分的德国人,基本上还是认同欧盟的精神,虽然担心难民带来的问题,但却不一定害怕德国文化消灭,但少数的右翼运动份子已经成功让自己的看法成为社会话题。
德国书业对德国文化认同的看法其实很开明,他们认同欧洲精神、赞同给予难民人道救援以及对其他文化互相了解接触所带来的益处。每年三月的莱比锡书展除了莱比锡图书奖(Leipziger Buchpreis,分小说、科普读物和翻译奖)之外,还有“莱比锡欧洲理解图书奖”(Leipziger Buchpreis zur Europ?ischen Verst?ndigung),是每年颁发给对欧洲国家促进互相理解有重要贡献的书,而今年获奖的是法国作者马蒂亚斯.艾那尔德(Mathias
?nard)的《指南针》,描写中东与阿拉伯地区在历史上对欧洲人的吸引力与影响,此书的问世正逢叙利亚人的家乡因战争而毁灭、逃难至欧洲的时候,艾那尔德把这本书献给饱受苦难的叙利亚人,也借此机会向世人介绍他们的家乡历史。
莱比锡图书奖的小说项目同样是选了一个因战争而变成难民的故事:娜塔莎.沃丁(Natascha Wodin)的小说《她来自马里乌波尔》(Sie kam aus Mariupol),描写她母亲于二战时从战乱的乌克兰到德国被强迫成为劳动者、而作者本人则是战后在南德的难民营出生,她在书中写下她的感受,像她们母女的处境在当时就是“战争遗留下来的垃圾”(Kehricht, der vom Krieg ?brig geblieben war.)。
这句话能深刻描写二战时的欧洲难民、也能描述现在世界各地残酷的现实:因战争而被强迫离开家乡、住在难民营、被迫成为其他人的劳动者,尤其是难民中的孩子们。沃丁的母亲最后因心理疾病与精神创伤自杀了;在很多人想要遗忘德国二战和战后历史的当下,这样的书再次提醒我们战争的可怕。
http://uc.udn.com.tw/photo/2018/02/07/99/4486236.jpg
今年莱比锡书展获奖的两本小说《指南针》(左)还有《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右)分别谈到中东与阿拉伯、战争与难民议题,可以看出德国书市的态度。
http://uc.udn.com.tw/photo/2018/02/07/99/4483753.jpg
大量移入到德国的叙利亚难民、更早进到国内的伊拉克和阿富汗难民、加上已居住在德国好几个世代的土耳其移民,让部分德国人担心异文化带来的改变,会导致德国传统文化消失。 图/法新社
10月的法兰克福书展虽然发生政治混乱,但是德国图书奖(Deutscher Buchpreis) 的获奖者以及2017年的主宾国法国,很明显地表示对欧盟的肯定。德国书商和平奖(Friedenspreis des Deutschen Buchhandels)的获奖者是加拿大作者玛格丽特.爱特伍(Margaret Atwood),因《侍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而著名的艾特伍在她的鸣谢中提到美国、英国与德国的右翼党,告诫民粹主义与政治强人对公民社会(civil socity)的危险。
主宾国法国跟德国之间的关系、与欧洲的精神不能分开看:因为欧洲成员国英国要脱离欧盟,而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关系又变了欧盟的主干。因此法国总统马克宏在开幕词中强调,德国和法国的文化关系和教育方面的密切合作,而德国总理梅克尔的开幕词则提到德法在二战后为了避免彼此的竞争和不信任,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盟的架构中建立了合作与友谊。值得一提的是,获得德国图书奖的小说,奥地利作家罗伯特.门纳斯(Robert Menasse)《首都》(Die
Hauptstadt),是第一部为欧盟首都布鲁塞尔写的小说,是描写一个文化部官员的故事。书中强调欧盟建立的重要、与欧洲人害怕二战大屠杀重现的心理。
德国人对文化认同的讨论还会持续好几年,而德国书业、文化媒体在2018年还得面对右翼图书、作者与出版社的崛起。根据中德广博公司(MDR)的报导,2018年三月的莱比锡书展还是会以言论自由的原则,允许右翼出版社参展,但主办者为了避免像法兰克福一样的情况,也审慎重新规划了现场保安。同时,书展的总经理奥利弗.齐勒(Oliver Zille)也公开表示,主办单位借由这次书展,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来表现一个开明、自由的社会关怀。
http://uc.udn.com.tw/photo/2018/02/07/99/4486239.jpg
玛格丽特.爱特伍因《侍女的故事》(左)获得德国书商和平奖;罗伯特.门纳斯的《首都》(右)则得到今年的德国图书奖。
http://uc.udn.com.tw/photo/2018/02/07/99/4486601.jpg
马克宏与梅克尔一起出席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趣味地看着活字印刷展示机器。 图/法兰克福书展
http://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297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