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情报] 葛兆光:中国文化典型的五个特点

楼主: amidha (东岐明)   2018-02-05 20:47:01
※ [本文转录自 China 看板 #1QU54ZLA ]
作者: amidha (东岐明) 看板: China
标题: [情报] 葛兆光:中国文化典型的五个特点
时间: Mon Feb 5 20:42:02 2018
葛兆光: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 — 在上海图书馆的演讲
http://www.aisixiang.com/data/93058.html
    葛兆光
  
   我今天讲的这个题目,是一个很普通的题目——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略微
有一点特别的是,我把“中国的”这三个字加了引号,因为我主要讨论的是,究竟什么
才能算中国的文化。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从晚清以来,一直到现在,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是非常多的,从林则徐、
魏源“睁开眼睛看世界”,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
,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来讨论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我有以
下几个特别的考虑,先向大家“从实招来”。
   第一,是我们过去对中国文化的讨论,或者给中国文化的界定,往往是大而化之
  、似是而非的。我们有一些高度概括的形容词,可是说实话,你听完了,不知道他
  在说什么,这不符合一个历史学者的习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得具体一点,就是什
  么才能算“中国的”文化。
   第二,我也有我的担忧。最近这些年,很多人热衷于谈论中国文化,诸如“中国
  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有多大的意义”,等等。可是,很多人在谈论
  “中国文化”的时候,首先会把它“窄化”。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多民
  族国家,可是有人却把中国文化窄化为汉族文化,然后又窄化为汉族里面的儒家文
  化,然后再窄化为他认为是正统、经典的儒家文化,这样就使得我们对什么是中国
  文化产生误解。
   第三,我现在非常担心的是,当我们讨论“中国文化”的时候,有一些人带着一
  种很奇怪的、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文化优越感。因此,在所谓“中国崛起”的大背景
  下,很多人就会有一种错觉,觉得我们中国文化优于其他文化。其实,文化是一种
  现象、一种特征,文化无高低,民族无贵贱。因此,我们现在需要理性地、历史地
  、自觉地认识中国文化,这样才能够和各种民族、各种文化有互相交往、互相理解
  与平等的态度。
   中国文化典型的五个特点
   我今天希望能够讲清楚的是,什么才是典型的中国文化。换句话说,即中国文化的
特点,什么在中国比较明显,在外国不太明显,什么在中国有,外国没有,这样,我们
才能把它称作“中国文化”。但是,我这里还要作一个界定,下面讲的主要是汉族中国
的文化。
  
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通过汉字思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知道,现在全
世界除了极少数,像中国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字以外,所有的以像形为基础的文字基本
都在生活中消失了,只有汉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着直接的联系。
汉字有的是像形的,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这个在古代中国叫作“文”,用章太炎的
说法,这就是最基本的汉字单位“初文”。这是古人通过图像,直接描绘他所看到的事
物。但是,这些字不够,就加上会意,就是在一些象形的文字上,加上一些标志意义的
符号。比如说刀口上加上一点,就是“刃”;爪放在树上,就是“采”;牛被关在圈里面
,就是“牢”。会意还是不够用,就加上声音,成为形声字,比如说江河松柏等等。基
础的汉字主要是这三类,当然六书有六种,但主要的是这三类。大家可以看到这三类,
基础都是形。因此,用汉字来说话、思考、阅读、书写,就会带来很多特征,可能会有
一些重感觉重联想、但语法相对简单的特点。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中国人对于“文”和“字”,有一种自然的感受和联想。古代的“
人”字,一看就是人,如果这个人嘴巴朝天,就是“兄”,兄原本不是兄弟的兄,是庆
祝的“祝”,人的口朝天是向天“祝”和“咒”的意思。人的嘴巴朝前,又是什么?是
哈欠的“欠”。但这个嘴巴如果掉到后面呢?就是既然的“既”,这是吃完了不吃了,
所以是“既”,即已经结束了的意思。汉字都非常有意思,它形成了中国文化很多特点
。简单地说,汉字的使用带来了书法的发达、诗歌声律的发展,比如对偶、平仄等,这
些都是单音节的汉字才有的。在古代中国,汉字这种以像形为基础的文字,历史上没有
中断,延续到现在,它对我们的思维、阅读和书写,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东
亚,形成了所谓的“汉字文化圈”。
第二个特点,是“家、家族、家国以及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儒家学说”,这是非常
有影响的。我上课的时候,尤其是给外国学生上课的时候,要出一个题,这个题就是,
贾宝玉应该管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叫什么?外国人总搞不清楚,他们说sister,我
说,没那么简单,用中国话来说,是表姐、表妹,但是,还是没那么简单。严格说,林
黛玉是贾宝玉的姑表妹,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姨表妹,史湘云隔了两代了,更远的表妹。
为什么中国称谓这么复杂呢?这是因为中国的家、家族、家族共同体,要想有秩序,必
须把远近亲疏关系界定得非常清楚,这就涉及到中国伦理原则和等级秩序。简单地说,
这里其实就是两个原则,一个是“内外有别”,父母夫妻之间,分内和外,也就是说,
女性的亲族和男性的亲族,等级远近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叔叔、伯伯,那是你的父党
,同姓;但是,舅舅、阿姨,那是母党,不同姓。所以,外公外婆是外,爷爷奶奶是内,
在古代中国,是分得很清楚的。第二个原则就是“上下有序”,必须讲清楚上下,伯仲
季叔,分得清清楚楚,不能乱。这两个原则,在丧服制度上表现得最明显。一个人死了
之后,在这个人的丧礼上穿什么衣服,一方面表示你和死者关系远近如何,一方面通过
丧服,把一个大的家庭、放大的家族、更大的家族共同体联结起来。而中国的家庭、家
族、家族共同体再放大,就是国家。西方不论是country、state都没有“家”的意思,
中国偏偏有“国家”和“家国”,因为在中国观念世界里面,国就是放大的家,家就是
缩小的国,上下有序、内外有别的伦理在国家层面上也是非常严格的。正是在这个基础
上,才有了儒家学说。
第三个,汉族中国文化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宋孝宗、
永乐皇帝、雍正皇帝不约而同讲过几乎相同的话,叫“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
”。也就是说,儒家管社会治理,佛教管精神修养,道教管身体修炼,三教看起来蛮融
洽的。其实从历史上看,这个道理很简单,在中国,佛教道教没有绝对性和神圣性,所
以很难看到宗教之间的辩论,也不大会有宗教之间的战争。这是中国的一个特色。
  
第四个特点,是中国最有趣的阴阳五行。阴阳不说了,五行有两大原则。一个是相生相
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是相生的轮回;金克木、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相克的轮转。第二个原则是,五行可以串联万事万物,
比方说,五行可以配五方,东南西北中;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黄;可以配五声,宫商角
征羽;还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咸,等等。把万事万物连成一个大网络,这是我们先人
对宇宙万事万物认识的知识基础,大家现在学了科学,对这个有怀疑,但是在古代,这
就是我们理解世界最关键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产生了一整套知识和技术。
第五个,是中国天下观念,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中国古代的世界观,跟其他国家和民
族很不一样。古代中国人有一个宇宙想像叫做天圆地方,就是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棋局
。即天是圆的,像斗笠一样,地像围棋棋盘一样。天的中心在哪里呢?古人想像在北极。
古人夜观天象,视觉里天在转,地不转,因此“天道左旋”,当你面朝北的时候,天是
朝左转的,你会感觉有一个地方始终不动,这就是北极,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极点。古人
认为大地的中心在哪儿呢?“洛者,天之中也”,洛阳是大地的中心。这是因为这套观念
形成的时候,大概是东周,那时候王都在洛阳。洛阳最了不起,特别是,到了夏至那天
,“日下无影”。所以,古代中国人以洛阳为中心。想像中一圈圈放大,这就是大地的
形状,所以有“九服”或者“五服”的说法,每服五百里,两边各有五百里,就是一千
里,“五服”就是五千里,大地就是这么方方的。但是,从这里形成的一个观念很重要
,就是越在中心的人,文明程度就越高,越在边儿上的人,文明程度越低,这就是南蛮
、北狄、东夷、西戎,中国很早形成了“华夷观念”,认为中国人是文明人,周围人是
野蛮人,野蛮人要接受文明人的教化,就形成了一套“天下观念”,即以我为中心想像
世界。这个想像和观念逐渐发展,不仅成为一种民族志、地理志里面的文化观念,也形
成了政治制度即“朝贡体系”。
   这五个方面如果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非常明显的属于汉族中国的文化。可是,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现代中国是五方杂糅形成的,就连汉族本身,也是五方杂糅的。从
秦汉到隋唐,其实不断有外族进来,汉族也是逐渐吸纳、融合、杂糅了其他民族才形成
的。
   我一直在讲,中国文化是复数的文化,不是单数的文化。如果你没有这个观念,
可能成为盲目的文化自大。
   不同以往的文化转型
历史上,中国在很长时间,总是“在传统内变”,主流文化始终还是在汉族文化传统系
统里面作调整,这是因为在古代中国,无论是佛教、三夷教、伊斯兰教,还是明清天主
教,始终没有任何文化可以挑战和改变这个汉族中国文化,所以,变化都是在传统内部
的调整、适应、改革、变化。但是,到了晚清,由于坚船利炮、西力东渐的原因,中国
不得不“在传统外变”,不得不越出传统,文化就面临危机。
从1895年到1919年,这是中国思想和文化转型最重要的时段,在这个时段你会看到很多
变化,比如说皇帝变成了总统,满清帝国变成了五族共和的民国,传统帝国不得不变成
现代国家;废除科举,兴办学校;开设议会,建立政党;剪去辫子,穿上洋装;不再叩拜,
改成握手;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破除迷信,崇尚科学;解开束缚,走出家庭。以前所谓
的“三纲五常”变了,变得很彻底很厉害。面对西洋和东洋列强,中国人处于一种焦虑
和紧张的心态中。以前那种很自信、很安定的样子已经很难看到了,优雅、宽宏和从容
,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相应地,刚刚我们讲的汉族中国的文化的五方面也出现了变化。
  
虽然大多数中国人仍然在用汉字,但现代汉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五四”新文
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提倡白话文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要普及识字率,提高国民的文
化程度。但是,也出现了一个新旧文化断裂的问题。以前的书面语言,也就是文言,它
代表典雅、礼貌和尊严,也代表着有教养、有文化,现在不再有了。当以前的口语变成
书面语言之后,使得雅言和俗语失去等秩,同时也使雅、俗不再有分别。我不知道大家
现在有没有这种感觉,自从白话文成为主流之后,写信已经不再有典雅方式了,电脑普
及,网络流行,语言和文化的格调都没了。比如说,学生给我写信也不署名了,最后来
一个“呵呵”,雅俗之间已经没有区别了。第二,现代汉语掺入了太多现代的或西方的
新词汇,这些词汇进来以后,使得我们通过语言感知的世界已经变了。第三,特别是上
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提倡简体字,使得文字和原来的形象之间的距离更拉大了。简体
字虽然方便学习,但是离开原来的“形”,越来越像抽象符号,传统汉文化里面,通过
形象的文字思考、书写和表达的这个因素,就发生了问题。
   第二个,家、家族、家国,以及儒家学说,也出现了问题。虽然现代中国尤其是
乡村仍然保持着一些传统家庭、家族组织,中国人至今还是相当看重家庭、看重亲情、
服从长上,但是,城市化、小家庭化、人口流动,使得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结构关系发
生了变化。过去那种密切的、彼此依赖的邻里、乡党、家族关系,已经在现代化过程中
逐渐消失了。因此,儒家家族伦理与国家学说,也逐渐失去了原来的社会基础。
   第三个是信仰世界。自从晚清以来,儒家在西洋民主思想的冲击下,渐渐不再能
够承担政治意识形态的重任,佛教与道教也在西洋科学思想的冲击下,受到“破除迷信
”的牵累,逐渐退出真正的精神、知识和信仰世界,越来越世俗化、体制化和旅游化。
因此,传统的信仰世界也在危机之中。
   第四个是阴阳五行,在科学的冲击下也越来越难以维持,它在现在已经不能完整
地解释世界万事万物了。阴阳五行学说,现在基本只在中医、风水、食补等领域里面还
保存著。在整个现代的知识系统里面,它已经到了很边缘的地方。
   第五个是“从天下到万国”,基本的世界观念变了。随着晚清以后西洋进入东方,
不仅摧毁了原来中国的天下观念和朝贡体制,也重新界定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古
代传统里面的宇宙观、世界观、朝贡或册封体系,已完全不现实了。
上述变化说明,中国文化——尤其是汉族中国文化——已经处在一个需要重新认识和
重新理解、重新更新的时代。
   “文化”与“文明”有何区别
   我今天一再强调,各种文化没有高低,只有文明是程度不同的。在这样一个理解
的基础上,我们可能才会缓解长期以来的焦虑和紧张。我这里想引用一位德国学者伊里
亚斯的见解,他在《文明的进程》这本书中提出,可以把“文化”和“文明”做一个界
定和区分,即“文化”是使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东西,它时时表现著一个民族的自
我和特色,因此,它没有高低之分。而“文明”是使各个民族差异性逐渐减少的那些东
西,表现着人类的普遍的行为和成就。换句话说,就是“文化”使各个民族不一样,“
文明”使各个民族越来越接近。
接下来伊里亚斯又指出,“文化”是一种不必特意传授,由于耳濡目染就会获得的性格
特征和精神气质,而“文明”则常常是一种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东西,因而它总是和“
有教养”、“有知识”、“有规则”等词语相连。就好像说,我们经常拿着球来玩,这
没问题,但是对不起,一旦你上了篮球场就不能用脚随便踢,上了足球场就不可以用手
抱(除了守门员),很多人在一起玩就要有规则。虽然“文化”是让你随心所欲表现自己
特色的,但“文明”是给你一些限制和规则的。如果这样理解“文明”和“文化”,我
们就不必对全球化和现代秩序恐惧,也不必担心我们的文化会被侵蚀掉,问题在于,我
们如何在普遍的文明和规则中,守护好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再接下去,我还必须说明,各个民族的“文化”往往是固守的,它表现出一种对
异质“文明”的抗拒。毫无疑问,文明始终是在不断侵蚀文化,我们承认这一点,因为
“文明”常常是在前进的,时时表现著殖民和扩张的倾向。也就是说,“文化”与传统
有关,它是特殊的,而“文明”与未来有关,它是普遍的。这两者怎么协调?
  
我们今天讲汉族中国文化的特点,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一个普遍文明规则
下,能够保存好特别的文化,同时在现代文明的时代,能够理解这些文化在历史中的合
理性。比如说,我们在接受和赞美科学的同时,对于阴阳五行能不能有一些同情的、历
史的理解?又比如说,我们在接受普遍的法律和制度的时候,能不能够对传统中国的家
、家族、家国的伦理和道德准则有一点历史的理解?再比如,我们能不能在接受新的文明
的时候,对传统宗教也能够有一些温情?同样,我们能不能够在接受万国平等原则的同
时,也能对中国人理解世界的历史习惯有一点点理解?我本人是研究历史的,我一直认为
,无论是文化还是文明,我们必须要在历史当中看,我们承认历史是变动不居的,我们
回过头去看文化,面向未来看文明,对两者都要有同情。
作者: Posaune (横滨的杜鹃不啼)   2018-02-05 20:48:00
简直废文
作者: Celtic8879 (//)   2018-02-05 20:49:00
冬天里地2把火
作者: MiddleRe (可口曼尼綠)   2018-02-05 20:49:00
正确给推
作者: h90257 (替天行道)   2018-02-05 20:49:00
去日本吧 中国文化目前保存的很完整
作者: ams9 (大发利市)   2018-02-05 20:49:00
文组的东西 无聊 不重要 值几个钱? 有多少产值?
作者: DaiRiT (戴尔特)   2018-02-05 20:50:00
中国文化就是垃圾
作者: nightk (夜)   2018-02-05 20:50:00
可笑,第1点讲文字保留象形 那中国现在的残体字可以洗睡了反而中国以外的地方的繁体字还比较保留这个姓葛的还敢出来讲文字 可笑
作者: LeonardoChen (LeonardoChen)   2018-02-05 20:52:00
纸上文章就是这样,写得落落长,却完全脱离现实中国文化的特色就是伪善、尊崇权力暴力、没有逻辑
作者: liao18 (1)   2018-02-05 20:53:00
很玄、很中医的文章
作者: ulamong (雾喇喇)   2018-02-05 21:50:00
曾经自我毁弃 完全遗失的文化,现在古籍翻一翻 国外看一看 把别人经过融合精化后美好的一面 幻想是自己文化原本的样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