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这样下标题 真的很不可取
堂堂一个风传媒 走内容农场模式
好好的一个专访 硬要弄成跟旺旺一样 标题杀人的唱衰
大家就跟着题目绕啊绕 不去看内文
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部分说什么
“接受的专业训练无助其他制造业工作”
你制造业都要倒要倒了,你还要年轻人投入个好几年,投入后出来可能根本就倒了,
再加上最近机器人正夯,被取代的这种预期心理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服务业就是有那个弹性,这里的服务业可不是单指端盘子那种,他这里举的例子是
厨师,厨师入门出师后要变成其他类型的厨师比你制造业的师傅要转成其他师傅容易多了
。
第二部分说什么
呼应第一部份,对比于现在,以前人因为有明显可预期的未来(可以当师傅而且此行业
不会不见),所以愿意先蹲再跳。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使用了映衬修辞,以现代人没法看到
愿景所以不做这行对比了古代人有明显可见的未来所以愿意沉潜。
第三部分说什么
政府有义务在职训的时候必须明确告诉年轻人“这东西到底能干嘛”,这种明确不是
大学招生的那种话术,而是真真确确的公开透明资料,例如出来后薪水多少、这工作实际
的内容是什么、这产业聚落到底多大等等,有个量化的数据在那边而且要有真的可以摸到
的人在,不是像科技版那样我朋友年薪百万我外商经理。
第四部分说什么
说你中小企业注定没未来,小规模就是会倒会倒,既然会倒就没办法提供可预期
的未来,所以全部并一并才是解决办法。另一条路就是客制化路线。
《赏析》
生物学上训练动物有一套流程,这流程刚好呼应了心理学的心流,这套理训解释了
人们为什么会对某些东西废寝忘食,大概的要素有 1.目标有可预期且具体的奖励
2. 训练的流程中每一步骤的难度只比使用者的能力极限高一点点 3. 即时的奖励回馈
。本文的作者在生活经验中领略了此学术上的流程,并且用以分析就业的状况。以今昔
年轻人对未来的心态互相呼应,形成了一种时间流动的感觉。文末,作者点出解决方法,
要嘛走企业极大化路线,要嘛走客制化路线。逻辑清楚,高下立判。
※ 引述《tw689 (台湾689)》之铭言:
: 1.媒体来源:
: 风传媒
: 2.完整新闻标题:
: “宁愿去挤22k服务业,也不做薪水高的制造业!”经济学家感叹年轻人低薪,提出这个
: 建议...
: 3.完整新闻内文:
: 台湾低薪问题严峻,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胡胜正说,很多年轻人情愿挤在只能领22K低薪
: 的服务业,也不愿投入制造业,建议政府提供职业训练同时,也要让年轻人有愿景。
: 胡胜正接受中央社专访时直言“劳工是有选择的”,许多技术训练太专业,受训完成后,
: 原先目标投入的职位也没了,接受的专业训练也无助转投其他制造业工作。
: 他分析,餐饮业情况不同,由于门槛低,“我可以煮德国菜、法国菜、西班牙菜,可以转
: 来转去”,所以很多年轻人情愿挤在服务业,也不愿投入制造业。
: 不过,服务业平均薪资普遍比制造业低,胡胜正表示,在台湾,制造业薪水比服务业高出
: 1、2万元并不难,但为何许多年轻人情愿挤在只能领到22K的服务业,“因为你现在去接
: 受职业训练,可能受训完后工作也已经没了,被机器人取代”。
: 胡胜正回忆他刚出社会的年代,“当时大家去做徒弟,3年没有薪水,只供吃住,但3年后
: 你就能成为享有高薪的师父”,换句话说,3年后的高薪愿景,让当时的年轻人心甘情愿
: 熬过3年无薪可领的日子。
: “现在年轻人却看不到愿景”,胡胜正感叹,这不是只有台湾才有的问题,他有一次去南
: 韩遇到一名说著流利英文的出租车司机向他抱怨:“儿子只愿意穿着西装在服务业上班,
: 不愿意去制造业。”
: 是什么原因让年轻人不愿意投入制造业,胡胜正认为,政府鼓励年轻人接受职业训练时,
: 应提供途径,明确告诉年轻人投入这项技术,未来会有哪些职位,“这样他们才敢做”。
: 至于台湾面临的缺人才问题,胡胜正坦言,“也不能全怪企业”,他说,台湾企业规模较
: 小,薪资占营运成本比例较大规模企业高,“所以你无法跟人家在人才上竞争”,唯一的
: 解决方式就是扩大规模,也就是鼓励并购。
: 若无法参与并购,胡胜正说,那就鼓励他们做“小规模企业该做的事”,以多样少量、客
: 制化的产品提高产品售价,例如许多老年人会有的长短脚问题,“只要两边鞋底不一样高
: ,价格就增加很多,这就可以用来给员工加薪”。
: 责任编辑/潘渝霈
: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 http://www.storm.mg/lifestyle/388461
: 5.备注:
: 讲的好像制造业薪水多高XD
: 多个几K,一样买不起房、车
: 结不了婚、生不了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