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中国人的传承何时分崩离析的?

楼主: jodawa (jodaway)   2018-01-08 21:24:14
※ 引述《Burnamm (花引茶香 茶因花浓)》之铭言:
: 其实这个问题有点不完善,
: 但暂时没更好的问法。
: 不管从古文、古装剧、对古代中国的描述,
: 都可见中国人或是我们对中国人的理想中模样的模范人物,是像诸葛亮、像唐太宗、像陶渊明、李白等等(抱歉举例不佳),总之是种:忠义仁爱、高风亮节、为理想不问五斗米、说起话来斟酌谨慎、做起事来认真不逾矩、社会尚属有礼教有家教...
: 我想问是从什么时代或时间开始,因为什么因素,才让这些还不错的气节失去传承,几乎灰飞烟灭,造成现在的中国人是我们看到的这个...完全相反的模样。
: 是不同朝代的演进在不同民族的统治下就渐渐消失(像元朝、清朝),或是在外国列强逼迫下式微,或是万恶共产党的文化大革命洗刷殆尽的?
: 或是,我举的那些气节根本就是个对古人幻想,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
: 实在很好奇这点,我尽量描述疑惑了,期待有神人解答!
: 以下每10推50P,第100推100P,
: 箭头和嘘不算,晚上再发,3Q
我不是神人~,不过也有兴趣讨论,有待其他神人开示~
你讲的 中国人理想典范 (猪哥亮、圣贤君王),
的确是长期以来中国的一种理想人格,即在儒家文化里,类似圣人的概念。
许多文化当然有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圣人),
像印度文化的 圣人,大概就是 觉者。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 每个学说心目中的政治理想与理想人格,都有所不同。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大概就是儒家的理想人格。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后,
后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儒者)也收纳了不同学派的思想,
不过理想人格这块,跟儒家的理想人格,应该是蛮相近的。
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说,这种理想人格受到推崇。
从执政者的角度来说,他们也乐意接受这种理想人格,
因为这种理想,对于国家的安定和繁荣很有帮助,
你看刘备雇用了诸葛亮,帮他干这么多事,干到过劳死、儿子死,
孔明死后只留下一间屋子,门前三棵树,一些田。
刘备是不是薛翻了
这种理想人格同时很推崇道德,
比如希腊的神话很推崇 力量、美丽、智慧..之类,
罗马帝国很推崇 军事荣耀,
这么看重道德的文化,中国应该算数一数二。
科举出现之后,这种理想人格的推崇应该有更强化,
毕竟考科都是圣贤书,读多了不可能不受影响。
当然贪官污吏也不是没有拉哈哈哈。
所以有一些历史学者(如余英时),将中国这种政治形容为"士人(菁英)政治)"
就是让一群聪明、勤奋、无私的人,
来治理国家,为国家政治奉献。
基本上在18世纪结束之前,也就是欧洲海放其他地方之前,
欧洲人都是很敬佩这种制度的。
(马可波罗游记中就很钦佩中国)
这种理想人格推崇,
一直到清末前,应该都没有太大的动摇。
直到清末,因为中国输到脱裤懒,
大家就要反省,反省就要骂自己或骂前辈,
不能没有,一定要找一个骂。(心理机制)
孔夫子就被拿出来骂个狗血淋头,
因为太多愚忠、迂腐、过时、糊涂的思想...之类的。
人家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多强啊!!
不过这里批判的儒家,精确说也不是春秋战国时的儒家或孔丘了,
而是中国长期来主流文化的代称。
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想到百姓就泪如雨下的圣人,
在洋肠大砲前,有个屁用。只能一起哭。
反正清末是中国一个思想大革命的时期,
其实当时的日本、俄国,又何尝没有。
然后就像大家讲的,西化(现代化)之后,
资本主义、民主、科学,这些东西也一同席卷全球,
思想上也要大家学习学习。
中国的理想人格当然还是多少存在,
我认为 格物...平天下 这种理想人格,在台湾仍有一定影响力量。
华人相较于其他文化,有时感觉蛮勤奋、蛮精进的。
记得有人用儒家文化来解释亚洲4小龙。
不是失去传承,但是现代科学比这种传统文化理想人格,
更务实多了。
民主社会,没办法期待/也不用必依赖一个圣王横空出世。
法治可以弥补和取代人治。
不过考试制度任用人才(昔为科举今为国考),也许算中国文化中一个优点吧。
(当然这制度一定有好有坏)
中共可能做得更彻底,
文革之后,共产主义思想当道,
推崇的是马列、毛,领导无产革命的人。
不过现在儒家思想应该多少有复燃吧,
资本主义更是全球接受的流行思想了,中国也不落人后拉~
资本主义就是顺从逐利的欲望啊
如何让人人有屋住? 人人有饭吃?
开放土地自由贸易、房屋建造自由贸易,粮食自由贸易,
建商为了赚钱,拚命的盖;农夫、餐馆拼命生产粮食,
商业之间要抢钱,就削价竞争,这样一来最后大家都买得起屋、买得到粮食,
现在资本主义解决了民生问题,大概就不需要那么多圣人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