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机构都指出台湾经济逐渐复苏,然而为什么多数民众为什么仍旧苦哈哈?( 摄影/郑国强)
“经济表现会持续下去,当春天来的时候,大家都会感受到台湾是在进步”、“2018年台湾将更广泛的复苏、更均衡的成长”,岁末年终,政府、智库、企业开始提出对明年景气看法,相信上述对台湾经济、景气情况的形容你我应该都不陌生,不过,说穿了为什么大家却毫无感觉?
经济成长果实,劳工看得到却吃不到
台湾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经济成长、薪资停滞,根据主计总处发布的国民所得统计显示,去年我国受雇人员报酬占GDP比率降到43.81%,这指的是去年一整年创造的GDP,只有43.81%分给劳工,是历史上的次低纪录,也显示出所得分配问题并未有改善,经济成长果实,劳工看的到却吃不到。
其实在自由经济市场,这种现象并非台湾独有,而是全世界皆然。台经院景气预测中心助理研究员方俊德认为,过去台湾将大部分资源放在外需产业,以为企业获利就会回馈给员工,但从这20几年的执行面来看,劳工的实质薪资并没有提高,这中间明显出现断层。
“如果要让民众有感的话,还是得要从内需着手。”外需产业靠低薪来压低成本,但是内需则是要靠高薪来提升购买力,方俊德表示,出口表现好也只是反映在某几个特定产业,多数民众享受不到经济成长果实,过去仰赖出口、忽略内需产业的政策,已经到了必须做一些改变的时候了。
钱都跑进企业口袋里,所得重新分配能解决?
从过去统计显示,受雇人员报酬占GDP比率在1990达到最高的51.04%,接下来几年都还维持在50%之上,但此后开始逐年下滑,2010年来到史上最低的43.80%,到去年则是43.81%,降幅比其他国家严重,更引人关注的是,GDP分配给营业盈余的比率反而逐年升高。
受雇人员报酬占GDP比率逐年下降,反之营业盈余占GDP比率却愈来愈高。
过去30多年来,营业盈余占GDP比率从大约29%提升到去年的35%,除此之外GDP分配到固定资本消耗比率也从10%提高到去年15.6%。换句话说,这笔不能分配的钱,被称为“折旧”的固定资本消耗提高了,涵盖租金、利息、股利及保留盈余的营业盈余比例也愈来愈高,意味着钱都跑进大股东、企业口袋里。
将经济重新从出口业转向内需产业是一帖药方,但中长期才看得出药效。曾经杠上央行总裁彭淮南的畅销财经书作家王伯达则直言,“你要人民收入增加......,要不就是所得重分配。”
王伯达在脸书发文指出,科技进步和资本累积是受雇人员报酬占GDP比率逐年下降的原因,想要彻底解决,一是把饼做大,改变台湾的经济结构,但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得面临和全世界的人竞争;第二种方法则是让所得重新分配,虽然不见得比较简单,至少台湾自己内部就可以做起。
同时把饼做大、并且重新分饼
先把“饼做大”,还是先搞定“分配”问题,再过往一直争执不休,重经济成长高低的一方认为国民所得提高后,再来解决分配问题;但另一方则认所得分配不均、贫富不均的现象已经严重落后经济成长,应该尽速调整,否则恐怕更加恶化。
不过,要达到劳资双赢的最佳策略,其实两者或许也毫不冲突,方俊德认为,短期内要看到改变,要求企业加薪、企业保留盈余分配上的调整等等是必要手段,劳工的议价能力和工会发展也是造成台湾相比其他国家更为弱势之处,而中长期来说,产业结构转型调整 也是一定要走的一条路。
https://tinyurl.com/ybplvzm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