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有没有黄仁宇说的数目字管理的八卦?

楼主: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历史学家)   2017-12-26 14:29:26
※ 引述《loser116 (鲁蛇夭夭陆)》之铭言:
: 安安
: 洨鲁最近在读黄仁宇写的中国大历史啦
: 书里作者不断在强调中国在各朝各代
: 还是没有数目字的管理
: 导致没有办法突破迈向更现代的组织
: 由于洨鲁唸理组的
: 实在看不懂这里讲的数目字管理
: 是微积分? 向量? 复变?还是傅立业分析?
: 究竟什么是数目字管理?
: 有没有八卦?
很多人对黄仁宇历史理解的印象只有《万历十五年》或者《中国大历史》。其实黄仁
宇的代表作是十六世纪的中国财政,他比谁都懂明代的数字,所以他才有这样的理论,我
就简单说两句。
所谓缺乏“数字化管理”并不是像字面上理解的那样,因为明代的财政绝对不是没有
数字,当时已经有户口名簿,连家里有几头牛都要登记。但明朝的财政是收敛型,在开国
初期设定一个“原额”以后,就不打算动了。所以税收到刚好就好,收太多反而被骂。当
人口与开发的土地持续增多时,原额却鲜少变动,使得财政趋于僵化,政府像是一个会计
机构,缺乏调控经济的的能力
黄氏另一个认为缺乏数字化管理的地方是商业税,因为传统重农抑商的思想,商业的
税收往往被当作可有可无,因此黄仁宇把当时的中国与和欧洲相比,后者对于个人财产权
已经获得法律规范,形成资本主义社会,意即中国没有公司法、海商法、票据法等等现代
商法,政府没有掌握这些商业数字。
黄仁宇的理论近来已经受到很多挑战,这边就不多讲了。顺便说一下,《万历十五年
》中文版的文笔流畅,是因为经过一个非常有文学底蕴的学者沈玉成润饰过,假如读黄仁
宇的其他叙事体著作《长沙白茉莉》、《汴京残梦》就会感觉根本不是同一个人写的。
征引书目
1.万明,〈16世纪明代财政史的重新检讨——评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史学月刊》,2014:10。
2.邱澎生,〈“数目字管理”是洞见或是限制﹖──黄仁宇“大历史观”下的明清市场与
政府〉,《台大历史学报》,26。
作者: friedrich (friedrich)   2017-12-26 14:31:00
推 认真
作者: Kosmosinsel (Kosmosinsel)   2017-12-26 15:09:00
万历十五年原文应该是英文?
作者: goetze (异教神)   2017-12-26 15:11:00
书是不错看,但总觉得依当时的技术力确实很难执行例如书中提到的放贷时的信用度调查,当时的技术力很难吧?
作者: thigefe (米麸)   2017-12-26 15:49:00
欧洲的金融和商管与航海事业息息相关,封建中国没足够长出这技能的土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