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吃光。
说实在的﹐某些大学排名是有商业意涵的﹐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一个问题﹐
这类排名用模糊的眼光看是有一些客观实事存在的﹕SCI的文章数量、引用次
数、人均教学经费、人均科研经费、毕业生的去向、校友的捐赠总数等等﹐
有些是硬指标﹐有些只是感觉﹐不是所有排名都是主观指标﹐客观指标也不少。
台湾的高等教育并没有什么实质的退步﹐只是别人进步快了而已。然而﹐不能
忽视的是台湾经济的下行﹐使得教育投入跟不上别人的进步的步伐﹐因此形成
了被追赶的局面。大陆有些顶尖高校对教师的考评采用末位淘汰制的方式﹐且
比例达到30%﹐这对教师的冲击是何等的大﹐而这类学校教师们还挤破头往里钻﹕
高额的薪资+诱人的发展机会+宽裕的课题费用就是大家的动力。没有优秀的老
师﹐学生算个屁。
在大陆即使双一流学校﹐教育费用的投入却相距非常大﹐排名第一的是排名第
六的约4倍﹐而在校人数大致相当﹐这就是差距。大陆加大教育投入﹐也是想扭
转前些年“教育产业化”带来的弊端﹐没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就是一句空话。
教育产业化需要全民素质整体提高后方能实施﹐校长成为“老板”时﹐降低成本、
提高利润就变得刚刚好。因此学生只知道破皮鞋可以用来炼“明胶”﹐却不知道
这类明胶不能用来生产药品的胶囊。
台湾的教育要抓紧了﹐政府鼓励国中生毕业后就去社会上工作﹐这将害死台湾很
多人﹐也会影响到台湾的教育前景。
“中国新歌声”事件反映了另外一些倪端﹐至于怎么反映的﹐大家可以各说各
话﹐但这事发生在校园里实在有点不正常﹐至少我个人就是这样认为的。
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