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873992?from=udn-relatednews_ch2
台湾陷入“叶克膜经济” 该怎么办?
分享留言打印
2017-12-14 06:05联合报 记者高诗琴╱即时报导
“大陆就是台湾经济的叶克膜,不依赖不行,依赖也不行”。中研院学者林宗弘指出,过
去台湾企业看上大陆低廉劳动力,形成“台湾接单、海外生产”;现在台湾前五百大集团
三分之一产值来自大陆,一部分灌回台湾,造成GDP“虚胖”,但其实台湾实质薪资停滞
。
他说,大陆对台湾经济来说就像“叶克膜”,接着大陆进行体外循环,“我们不知道能不
能拔管,不用会死,但是拔管也是很大的挑战”。
至于政府推动新南向就能解决问题?林宗弘指出,如果只是沿用海外低廉劳动力生产的旧
模式,“新南向只是再换一台叶克膜机器”,将重蹈大陆经验覆辙,企业产值与本土经济
脱钩问题依然存在。
林宗弘说,早期台湾的外销、GDP(国内生产毛额)与薪资,三个指标成长趋势一致,但
“近年三条线却岔开来了”:“外销与GDP脱钩,GDP又再与薪资脱钩”,他认为,海外生
产模式就是造成的主因之一,使本地低端劳工跟大陆竞争。
统计显示,台湾前五百大集团有三分之一产值来自大陆,在大陆雇用的劳动力也比台湾多
出一点七倍。据林宗弘团队整理的资料,2013年,台湾五百大集团在中国大陆的营收净额
已突破十兆台币,在大陆雇用员工数超过250万人,远高于台湾雇用人数150万人。
英国金融时报13日报导,台湾经济与美国科技巨擘苹果的股价密不可分,想了解出口导向
的台湾出口表现如何,查苹果股价也能知道,因为台湾电子产品出口年增率与苹果股价年
增率关联密切。但外表光鲜的背后,台湾多数业者只能分到残羹剩饭。
学者研究发现,台湾多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但毛利率获利指标等却下降,显示一味扩大
规模只是为了杀价抢单,把对手挤出市场,并非以创新模式取得更大利润。
林宗弘团队建议,政府制定政策时,应该先搞清楚近年出口、GDP、薪资都脱勾,不要制
定错误政策,不然台湾本土员工薪资很难有希望提升。
经济奇蹟典范不再 现在不是“爱拼才会赢” 创新才会赢
台湾少子化问题严重,妇产科就没生意了吗?有一家妇幼诊所与基因公司合作,提供孕妇
产前染色体筛检技术及APP服务,创造一条龙式的母胎儿医学服务,结果接生数比台大医
院还多。
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林宗弘说,即使环境恶化,创新还是会有赢家。政府应该调
整体制及策略,重新掌握数据资料,推动创新、以Smart Push(智慧推动政策)取代过去
的Big Push(大推动政策)来发展国家政策,避免资源错置。
林宗弘指出,出口导向、Big Push式的发展国家政策、中小企业网络等过去的奇蹟典范,
现在来看是理解错误或早就已不合时宜。当经济体稳定成熟了,已非“爱拼才会赢”的青
春期,用调动低工资、低水电价、解决五缺等生产要素等旧药方达到成长,最多只有二、
三年的效用,最后还是要面对创新的问题。
元大宝华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国源也认为,过去的成长模式已经不切合现在的环境。若企业
投资海外赚更多、或对台湾没新信心,减税、增加劳动弹性化也没用。
“产业政策要更细致化”,找出台湾市场已筛选过的优势产业、隐形冠军,再创造有利的
环境。
就像足球虽是公认最赚钱的运动,难道我们也要来推足球?林宗弘举例说,羽球才是我们
的强项,台湾羽球人口远高于足球,可以引进新的教练,盖练习场、球场、培养人力、提
供资讯等,政府应在既有的优势上发展,而非竞逐其他国际上当红的产业。
就像台湾在机械、汽车零组件表现出色,政府却花资源在补贴不具竞争力的整车生产,必
要性值得检讨。
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谢斐宇建议,政府应透过工研院等公共研发机构延伸在地的
供应链、重组和串连不同网络,孕育整体制度,而非拣选特定的企业赢家,以防止创新与
学习网络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