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种面积遽减 国姓草莓大道恐消失
http://udn.com/news/story/7325/2867480
南投县国姓乡是国内知名草莓产区,全盛时栽种达30公顷,是仅次苗栗大湖的产区,近年因气候、人力和观光动线等因素,面积10年间萎缩近6倍,仅剩5公顷,出现消失危机。台中草莓产区的后里也剩不到一甲地,多改种番茄、浆果。
以往每年11月下旬,驾车沿中潭公路从草屯进入国姓福龟,就能看见红绿交错的草莓园和观光采果招牌,“草莓大道”美名不胫而走,游客络绎不绝;近年不少招牌被卸下,农园不是荒烟蔓草,就是改种观赏树木、蜜枣等其他农作物。
国姓乡公所指出,草莓产区分布在福龟、长流和北港等村,以果实有奶香味且口感绵密的“丰香”品种为大宗,但近10年栽种面积急遽萎缩,从原有逾30公顷跌破10公顷,今年掉至5公顷多,萎缩了6倍。
“国道六号开通,人却不来了!”草莓园吴姓业者说,中潭公路以前是往来埔里必经之路,民众多会停留消费,尤其看见鲜红草莓会停车采果,但改走高速公路直通埔里,车水马龙荣景不再,草莓生意一落千丈。
近年气候更因暖化多变,草莓病虫害多,成长因此受阻;年近七旬的刘阿菊种草莓逾40年,她说,天气逐年变热,延后定植,爱凉爽的苗种遇湿热萎缩烂掉,得补栽百株至千株不等,买苗要去大湖、每株15元起跳,负担沉重。
压垮“草莓大道”最后一根稻草是“农村人口老化”,国姓公所农经课长郭俊龙说,草莓是高经济作物,但栽植期需长时间弯腰、晒太阳,多数年轻人做不来,不愿返乡投入,连带气候、客源等问题,老农索性改种,甚至卖地弃耕。
吴姓业者说,过去从事锻造业,不舍父母劳累才返乡接种,但农务繁重须雇工,单人日薪1200至2000元不等,草莓苗贵又易死,栽种成本不断提高;看着周边草莓园一间间关,要一辈子草莓根本不敢想。
台中市的后里产区也是如此;后里区蔬菜产销班表示,草莓种植因太费工,收益又不高,年轻人不愿投入,从后丰铁马道沿线、苗栗交界处原本大量种植,现也仅剩农友零星2-3分地,加总最多一甲地,多数改种小番茄及小浆果类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