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石额出土 推测当时台南有“都更” 联合报 记者修瑞莹/台南报导
一块清道光2年刻凿的石额“秋澄禾港”,上周在台南坊间“出土”,之前已有“春暖鞋街”石额,引发文史界热烈讨论,不仅见证台湾第一街在清代时的繁盛景象,也有文史界人士指出,当时可能有大规模的火灾,引发“都更”,才有这些石额出现。
台南文史人士谢英从上周进行田野调查时,在民族路与忠义路口附近的吴道仁家中,发现刻有“秋澄禾港”的石额,据屋主表示,石额是先祖留下来,外界很少人知道;而石额上的年代是道光2年(西元1822年)的12月,比目前藏放在郑成功文物馆内的“春暖鞋街”上记载日期晚一个月。
消息传出后 ,引发文史界热议。这块石额长约87公分、宽约28公分、厚约8公分,以楷书刻制,与春暖鞋街的字体相当接近,春暖鞋街石额过去被认为是放置在台南旧巷道间的“隘门”之上,门拆毁后,石额留了下来。
台南市民权路堪称是台湾第一街,荷治时期就已开设,在清朝时成为商业繁盛之地,有鞋街、帽街、草花街、竹仔街及武馆街等。
文史工作者詹翘表示,“禾港”被认为是当年郑成功大军登陆的“禾寮港”,近年市府在民族路与中成路口, 立有“禾寮港遗址”石碑,与鞋街位置相去不远。
http://udn.com/news/story/7322/2867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