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光鲜的和平假象(《柏林1936》推荐序)

楼主: pulagu (火星塞)   2017-10-22 15:52:27
光鲜的和平假象(《柏林1936》推荐序)
2017年10月21日 大纪元时报
http://img.epochtimes.com.tw/upload/images/2017/10/20/291089_medium.jpg
《柏林1936》书封(猫头鹰出版社提供)
⊙林育立(旅德记者)
近代国家倾全国之力在首都主办大型运动盛会,宣扬国家形象,最早可追溯到八十年前的
柏林奥运。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尚未完全褪去,世人莫不渴望和平,纳粹德国在
国际社会的众目睽睽下,精心打造四海一家的盛世景象。德国畅销作家希尔梅斯的这本新
书《柏林1936》,写的就是奥运进行的十六天发生在这个城市的故事。
为了展示大国的实力,德国为柏林奥运投入前所未见的资金、人力和转播技术,连比赛项
目的数量和参赛人数,在人类的运动史上也是史无前例,受到各国媒体的高度关注。
此外,奥运的历史上也首度出现圣火传递,火炬在希腊神话的圣山奥林帕斯山点燃后,绕
行各国接受民众夹道欢呼,既达到宣传效果,也为奥运会赋予崇高的传承意义。
本书的主题虽然是奥运,但赛事只是配角,幕前幕后的故事才是主体。作者希尔梅斯曾接
受专业的史学训练,他在书中大量引用名人日记和新闻报导,巧妙揉合目击证人的口述和
虚构元素,为历史书写辟出一条新径。
全书如日记般一天一篇,犹如连演十六场的戏,细腻又生动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
在他的笔下,纳粹德国刻意表现出开放和好客的形象。象征科技先进的齐柏林飞船,不时
在天空盘旋,专程来参加奥运的十几万各国观光客享受贴心餐饮服务的同时,也对雄伟的
奥林匹克体育场、井然有序的公共交通和精致的艺文节目赞叹不已。
到了夜晚,全城的酒吧和宴会更是笙歌不断,各国宾客随着时下最流行的摇摆乐和流行歌
曲起舞,戏院公演的歌舞秀节目名称是《美丽世界》。
才刚成立盖世太保对付反对派的纳粹领袖戈林,此时化身成奢华宴会的主办人,身着梦幻
的白衣讨好国际贵宾。连善于煽动仇恨的宣传部长戈培尔也不甘示弱,邀请客人到河上的
小岛上享受佳肴和欣赏烟火,并伺机宣扬和平的理念。
然而,奥运举行的前一年,纳粹才刚颁布排犹的纽伦堡法案,毫不掩饰赤裸裸的种族主义
。在希尔梅斯勾勒的奥运全景图中,出现多位不为人知的人物,透过他们悲惨的遭遇和官
方的内部文件,我们马上看穿太平的表象。
原来,纳粹怕影响国际观感,擅长用低级文字煽动对犹太人仇恨的《冲锋报》,在奥运的
前夕忽然不见踪影。宣传部主导的帝国媒体会议,每天发布指示,统一全国媒体的报导口
径,以免露出种族歧视的马脚。
即便对犹太人和同性恋者等少数族群的迫害暂时停止,仍有军官因为犹太血统走投无路而
自杀,也有变装者因为怕被认出来不敢上街,结果病死在家中。
在媒体视野看不到的城外,政治犯正在集中营内受到惨无人道的虐待,“不欢迎犹太人禁
入我们德国森林”的标语依旧存在。作者还在每一篇的开头附上当日的气象报告,柏林奥
运原来不像里芬斯塔尔的纪录片《奥林匹克》所呈现的天天是好天气,而是溼冷且经常下
雨,凸显表里不一的假象。
运动赛事是凝聚国族认同的最佳手段。柏林的奥林匹克运动场内,民众的爱国情操和狂热
的领袖崇拜如排山倒海,希特勒的国内外声望在奥运期间达到最高点,一位来自美国的中
年女性甚至忍不住偷亲他一下,在国际媒体上造成轰动。
不过,借由一位美国作家的见闻,和纳粹高官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经意的透露,伪善的面具
逐渐被揭开。
就在奥运开幕的几个月前,纳粹德国才撕毁国际协定,出兵西部的莱茵兰区,当时各国全
都保持沉默,还在接下来的柏林奥运中自以为看到和平的曙光。没想到,闭幕式投射在夜
空的光束一熄灭,向德国人民许诺强国梦的希特勒,随即宣布扩军的计画。
一如戈培尔在日记中写下的句子:“奥运之后我们将动粗”,那十六天短暂的和平插曲,
终究只是用来掩饰征服的野心,纳粹在柏林奥运成功骗了全世界。
1938年,德国先后合并奥地利和出兵占领捷克的苏台德区,紧接着,全国上千座的犹太教
堂被纵火和捣毁,全面启动对犹太人的迫害。1939年9月1日,柏林奥运结束后3年,德国
的军舰向波兰开火,正式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战。
http://www.epochtimes.com.tw/n229945.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