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魏清水自许憨牛 一步一脚印发扬海牛文化

楼主: FuyumiIrisu (入须冬実)   2017-10-12 13:43:11
魏清水自许憨牛 一步一脚印发扬海牛文化
记者陈冠备/专题报导
彰化沿海拥有丰富的生态资产,其中“海牛犁蚵田”更是结合农渔业生态,发展成台湾唯一的特色文化,不过年轻人口外移严重,已成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
外号“水哥”的魏清水,10多年前开始背起相机,骑着欧兜卖,到处拍、到处记录、到处上网宣传,吸引大批观光人潮,国际观光客达21国,成为宣传彰化的利器。他自许是“憨牛”,一步一脚印发扬海牛文化,希望有一天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魏清水是土生土长的芳苑乡信义村人,13年前为照顾家人返乡也接手蚵田工作,喜欢摄影的他,当时拿着NIKON 50D底片机拍下第一张海牛出海的照片时感到震惊,也觉得熟悉这块文化的长辈越来越少,兴起记录并守护的决心。
魏清水指出,海牛文化是全台甚至是全球特有的耕牛文化,蚵农驾驶黄牛在潮间带行走,在无导航设备下走到数公里远的蚵田采蚵,有时遇到恶劣气候,农、牛如何发挥浑然天成的默契,在险道中回岸,种田的稻农不吃牛,养蚵的蚵农也不吃牛,“他们把海牛当成宝”。
10万张照片记录传统
魏清水表示,返乡后为了讨生活,曾做过水泥工、水电工,只能用上班前与下班时间拍照,10多年来已经骑坏2台机车,用过4台相机,记录方式也从胶卷到现在的数位,超过10万张照片,6年前国光石化争议不断,要经济还是要文化引起对立,但也从那一刻起,他决定投入发扬海牛文化观光。
魏清水说,发展海牛观光对当地是既陌生又怕受伤害,初期根本没人看好,只能单打独斗,不过海牛行程推出后,网络发酵很快,生意上门后也吸引更多人投入这块产业,不过又开始有人闲言闲语,“甚至连NGO团体都觉得我们在破坏生态!”
“如果我不做,大家知道台湾有个海牛文化吗?”水哥感慨,5年前海牛还有20只,目前剩下11只,原因是蚵农过世了、牛老了、蚵田少了,三大因素让海牛文化加速濒临灭绝。他知道自己宣传的力量不够快,到南投找文学家潘樵画海牛,还到水牛学校找年轻人训练耕育海牛,更不断写计画书给文化局,希望拨款辅导海牛文化,“处理这些我是门外汉,但一切就是为了让芳苑乡海牛文化,有利基点可以跟台湾各地耕牛文化一争高下,这些过程我还是只能选择单打独斗。”
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魏清水想起30年前,当时拿着傻瓜相机,记录家乡台17线拓宽工程时,被工程人员误认为间谍,把辛苦拍摄的底片胶卷抽光,当时他无能为力,现在面对家乡文化,他还是感到无能为力,不过记录不再被无情抹煞,他相信这些资产总有一天会出现在海牛文化博物馆,更希望能让“海牛犁蚵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http://img.ltn.com.tw/2017/new/oct/12/images/bigPic/600_85.jpg
魏清水用10万张照片,记录农家与牛的互动过程。(魏清水提供)
http://img.ltn.com.tw/2017/new/oct/12/images/bigPic/600_86.jpg
魏清水小档案
http://img.ltn.com.tw/2017/new/oct/12/images/bigPic/600_87.jpg
蚵农驾驶黄牛在潮间带行走,在无导航设备下走到数公里远的蚵田采蚵。(资料照,记者陈冠备摄)
http://news.ltn.com.tw/news/people/paper/1142575
作者: frommr (流浪汉)   2017-10-12 13:44:00
阿姆罗ㄉ最后座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