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
看你是用目前已走向末路的知识型来实践,还是另一种知识型
这种实践知识的法则,在文艺复兴时期非常盛行
(我这样说或许太笼统,毕竟前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那几百年也有好几段起伏)
前一种也就是当前的实践模式是封闭学院式的,一辈子关在城堡里写废文,为了集中贡献
国家的竞争力
这种模式在16-17世纪,各国皇家科学院成立时都非常明显
不过风水轮流转
当各种科学和技艺走到一定瓶颈时,人材就会开始外溢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是明显的例子(各国的时间启动点都不同)
而这现象在21世纪也一定会越来越明显
由此看来,自认惨的是自己的观念被世故给框架住
再来一点也不悲观,在这种大家都卷进“运动”中,最容易出现新的知识革命和社会模式
转变
简单说,新的实践知识型就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意思不是要一直旅游一直玩,而是要不断透过不同渠道和平台尝试
有博士文凭,可以到处做博士后
无法有固定教职,可以尝试新的工作可能
空闲时间参与研讨会发表,或自己写稿
没有用不到的学经历过程
现在大家在比的是未来谁掌握到的可能性最宽大
也是未来世界的知识模式
但我不懂为何台湾拥有博士学位研究者,那么固执不动就是了
不过确实我国也非常不注重自由研究工作者的权益就是了......
到别国家看看,其实根本还有好多片天在等著台湾流浪博士
好啦,反正你们也只在乎钱
薪水较少的国家,好像也非常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