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发文,手机排版请见谅…
辅导机制/老师到底有没有用?先讲结论:一定有。
辅导机制听起来笼统官方像是新闻稿才出现的词,那从基本三级预防来说,依据《学生辅导法》,其中分为一般性、介入性、处遇性辅导这三级,而面对危机事件学校也都具备校园危机事件处理的办法。
回到三级预防:简单来说一般性就是全校教师都应该有辅导学生的责任,而辅导老师属于第二级的介入性辅导,也就是我们一般在班上常见的:已经出现影响生理、心理以及日常生活功能状态下,就会转介至辅导室,最终为处遇性辅导,当辅导老师需要其他专业资源协助,例如:社工师、咨商心理师或者是精神科医师的专业引入及协助。(但除了第三级,一二级…大家都是教育人不要分那么细)
回到原po指出,学生在与辅导老师谈话后的当天仍自杀身亡。不才分享在高中职工作4年的心得,如有不周请前辈指教(因工作项目和重点存在一些学校间差异)。
在发生自杀身亡的案例之前,其实没有人知道辅导老师到底用了多少力气留住其他学生的生命,而一旦一位学生自杀身亡,辅导老师却容易成为检讨标的物(对就是你)。辅导成效不彰、辅导网络有待加强、辅导无效论…等话语,这些对于辅导老师来说其实是家常便饭,所以学校辅导室也尽力在校园刷存在感,(为何要刷存在感?)是因为个别咨商/个案辅导不像课堂教学这么外显可观察,成效也不是考卷问卷发下去写或者举办成果发表会(喂),至于如何刷存在感这又是辅导老师的另一项悲歌,简单来说是:办理涵盖生命教育、性别平等、家庭教育、生涯辅导、升学辅导、教师묊移阞剂遄K等 的 公文来函照办、活动计画、经费执行、考核评鉴等行政资料一连串无限循环没有停止的一天没有尽头的地平线。
回到主旨,碍于与个案的咨商保密伦理,必须在个案出现某些状态下才能算是保密原则的例外,像是个案有伤人或自伤的意图或计画、或者是具法定通报事项,例如性骚性侵家暴或法定通报传染病…等,以至于一句“你的辅导成效呢?”、“你对学生做了什么?”很多时候辅导老师只能苦水哽在喉咙,因为没有人真正知道你在咨商室里用了多少力气、专注力与脑力回应与理解个案,曾接受心理咨商或相关科系的人应该知道,50分钟到120分钟的过程中,咨商员是几乎不能闪神的,因为一个出神哪怕只是两秒钟都会让你漏掉个案的N个讯息、眼神和动作(这些都是观察重点),接
案后通常需要花半小时到一小时以上书写个案纪录,不只是写下你们谈了什么内容,并且需要分析你如何看待个案的问题、做什么技巧以及未来处遇计画…等等。
如果是危机事件,当个案已经是在顶楼围墙边时、症状急性发作时,辅导老师是随时要做好目击第一现场的冲击,以及思考你是否把可以找来的支持系统及人员都找来(当然还要想筛选哪些是不能被个案看到的人)。等到个案情绪稳定瘫坐在围墙边、走廊上,你也就陪着个案坐了几个小时,个案也许有一句没一句的回应着你,但最终让他愿意回到教室、走进医院甚至是稳定用药、回到家庭,之后再进行家长老师的亲职教育、卫教、班级辅导…等,都是脑子每秒几千转而来的(可能不才很菜),曾经一天(不只)有两个危机个案,我的早餐和午餐都完毕归贲桶下地狱再吃,更别说什
么早餐十点吃完,下午两三点都觉得早餐味道非常的好~还很省钱!
在学生时代也许觉得自杀防治宣导无聊又可笑,也许觉得被辅导老师找去谈话实在是夏夕下景,但这也是各辅导室一直想尽力去撕掉的标签,因为标签就像符咒隔开的一种结界!?会阻碍我们伸出援手。
最后,如果面对身旁的人自杀意念:谨记一问二应三转介,“怎么了?”“可以怎么帮你?”“感觉你真的很痛苦… ”如果上述你都开不了口让他知道,转介资源就对惹“你愿不愿意跟辅导老师谈谈?”请再相信一次,谢谢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