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文言文 等于戏曲自寻毁灭
2017年09月08日 04:10 记者李怡芸/台北报导记者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908000735-260301
针对12年国教高中国文课纲文白比例争议,由王德威等中研院院士发起的
“国语文是我们的屋宇:呼吁谨慎审议课纲”连署,至7日已近4万9000人
连署,其中除了中文系所老师学者、作家等文字相关领域人士,亦有不少
艺术工作者连署。从事歌仔戏编剧和导演的戏曲工作者便指出,文言或韵
文是戏曲不可或缺的元素,除了是精炼的文字,它更是美感的一环。
现任国立台湾戏曲学院京剧团导演并跨界歌仔戏的曾汉寿直言:“若观众
真不觉得唱词美,只觉得听不懂,那早就该被淘汰。”从事戏曲导演多年
,曾汉寿认为随着时代演变,戏文、韵文并不是不能改变,问题是“有没
有能力改得更好?”若是改掉所有的文言、韵文,戏曲原有的韵味、美感
全失“那也要看观众答不答应!”他认为诗意、美感尽失的艺术,反而是
自掘坟墓,再无法传世。
句句押韵 像RAP
“美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诗词会存在、文言文会存在,一如书法会存。
”尽管像歌仔戏以亲民为诉求的戏曲,一些太古雅的戏词也逐渐被修润得
浅白,但曲、白中经典优美的戏词仍会保留,“闽南语念诗真的很美!”
曾汉寿以导演角度指出,新编戏曲大可以用小花脸这样的角色作为剧情和
观众的桥梁,但戏曲若少了诗词、韵文,“等到有一天觉得它美,却难得
接触,才是可惜。”
“我身骑白马走三关,改换素衣过中原,放下西凉无人管,一心只想王宝
。”歌仔戏《薛平贵与王宝钏》里最经典,也最耳熟能详的一段唱词,甚
至近年还运用在流行歌曲里一战成名。但从事歌仔戏编剧10多年的杨杏枝
表示,近年则有感在新编剧中的成语已愈用愈浅,旧的词汇丢了不少,新
的词还未成立,“写作时很多词只能用国语,反而不到位。”
“韵文其实就是戏曲的语言”,即便新编歌仔戏题材可能包罗万象,如杨
杏枝的新剧本结合了莎翁的《第12夜》与传统歌仔戏《陈三五娘》的剧情
,场景却是当代的女仆咖啡店,但“四句联”这样的韵文仍是必要的审美
语文趣味,“句句押韵,像RAP,听起来很过瘾。”
美就能引起共鸣
相较于国语,“用闽南语念文言文更精准”杨杏枝说。但少了文言文功底
,新一代的歌仔戏编剧往往面临韵脚难掌握的窘境,今日布袋戏、歌仔戏
编剧、演员往往要仰赖台语韵书《汇音宝鉴》掌握韵脚与读音。
不就课纲的文白比例争议来看,曾汉寿与杨杏枝单就戏曲而言,不约而同
地表示,若讨论课文太严肃,不妨以戏曲作为接触文言文的入门砖,“毕
竟美就能引起共鸣!”曾汉寿说。
(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