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蕙:过去65%文言文的教育成功吗?
http://www.peoplenews.tw/news/56338703-75ba-450f-b87c-8d8f832b9e45
民报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2017-08-30
十二年国教国语文课纲对于降低文言文选文比例再掀争论,连中研院院士都出来连署反对
,作家廖玉蕙今(30)日在媒体投书指出,文言文既然这么重要,到底过去多达65%的文
言文教育是成功的吗?
廖玉蕙在投书中指出,高中国文文言文课文的比率从课纲看出,是从九五、九九、一○一
的45%、55%、65%递增,但学生的国文程度据说却是逐年递减,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要反
省的不就该是递增的错误吗?怎么却又说是文言文读得太少所导致?这逻辑是不是有些错
乱?
对于这波文白之争,廖玉蕙说,原本她认为文言白话的比例不是问题所在,她一直呼吁教
学方法必须翻新,可是看到反对改革调整的人,甚至请出中研院院士来连署,让她进一步
思考,文言文既然这么重要,到底过去多达65%的文言文教育是成功的吗?
她认为,这些出身文学院的院士或学者多半是求学过程顺利的金字塔顶尖菁英,他们未必
是仰仗学校教育来充实他们的国学程度,很多人是因为自己喜欢文学,靠自我的摸索而发
现文学之美,在分科教育后努力以赴的。现在慷慨陈词,强调课文里的文言文可增加语文
能力,其实并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数据可资佐证。
她说,曾听到大力护持保留古文的名散文作家在演讲中坦白招认,其申请转到中文系时,
国文、英文成绩都很烂,不达标,端赖课外撰写的创作才得到知音老师的青睐,通过转系
关卡。而她自己在国、高中阶段,还曾视记诵默写为畏途。只是特别喜欢文学,看歌仔戏
、听说书和广播剧,蚕食鲸吞课外书,因寂寞在家里涂抹瞎写,才走上文学之路。
廖玉蕙也直白反驳连署反对调整的学者,认为这些文学界或创作界的菁英,没去考虑个人
资质不同,性向有异,不去考量不同学门或金字塔底端的学生的需求,务实寻找解套脱困
的调整方案,常常忘了自己一、二十岁时的迷惘及心境,忘记曾在回忆录中夸耀如何叛逃
课堂,如今反过来肯定当年反感的教育内容,提供无济于事的建议。
她认为,教育不是只为培养作家或学者,得照应全国学生,放入课文里的文章,要考虑的
应该是全国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所谓“顺应众生”。其实,调整的主张从来都不是拿掉所
有的文言文,是重新思考语文教育如何落实更精确的目标,有没有更合适的篇章,能顾及
更多人的接受度与语文能力普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