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825/1189983/
5.备注:
点进新闻连结看会比较快
1.媒体来源:
苹果日报
2.完整新闻标题:
招联会 以科学方法正面回应台大的考招研究吧
3.完整新闻内文:
张耀文/台湾大学电机系特聘教授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本人下笔时,心里是非常悲痛的。本届招联会主事
者多次以非科学论点误导社会大众,回避主政者召开研讨会以开诚布公讨论考招政策,消
弭各方争论的责任,却强推其主张的政策,不仅学生和家长深受其害,部分教育决策者、
社会人士、甚至媒体更受其蒙蔽,轻则误导舆论,重则伤害社会国家发展;例如,“吴思
华回应指出,研究发现,甄选录取生入学后整体表现较好””(2015年11月23日《联合报》
报导) 、基隆某高中校长依招联会非科学观察发表的论述和错误引述台大结论 (2017年8月
9日民视《国会最前线》讨论 “繁星入学有利私立高中?台大拟另定办法?”)、某杂志的
繁星十年特刊引用招联会非科学的资料等。
《联合晚报》于本月六日报导台大的考招研究结论与招联会(清大)之前的结论迥异,引起
多方关注。但很不幸的,招联会除惯性式的情绪性发言外,至今尚无针对台大的研究做出
学理性的回应,丧失对公共议题理性讨论的契机,难怪读者亦鸣不平 (参见本月八日《苹
果日报论坛》刘玠旸的“敬告招联会:骂架之前,请先厘清研究方法学”) 。招联会从最
初泼粪式的回应: “如以小学观念规画大学招生,将是国家灾难”(本月六日《联合晚报》)
,并谬称“台大提出操纵学测成绩单一变因的做法,并不完全适用在教育或人文科学等变
因复杂的领域”(本月六日《联合晚报》),到闪躲回应如下:“台大分析的母体不同,所
以分析的结果,就有不同”(本月九日民视《国会最前线》)。
笔者要正告招联会,台大与招联会结论的不同,主因明显是招联会研究方法的缺陷,绝非
是以称母体不同而可以闪躲的。如果招联会在看完《联合晚报》引述本人说明的报导和前
述刘玠旸的《苹果日报》论坛投书后,还认为母体不同是造成两方结论差别的主因,那笔
者真的要怀疑招联会的基本科学素养了。
首先,招联会声称要多元选才,结果用单一学业成绩评断学生表现,是自打嘴巴的论点。
对于现行申请入学和指考入学,招联会称申请生的大学成绩优于指考生,因此申请入学是
较优的考招方式,强势主张80%以上入学名额采用申请。招联会此研究的缺陷在于其观察操
纵变因有两个:(1)不同入学管道和(2)各入学管道的学生程度本就不同,即申请入学先行
,因此申请获得录取的学生,其学测平均成绩本就优于未获录取或放弃的指考生。从台大
更严谨、控制学测成绩变因的科学研究清楚显示,造成招联会公布的现象主因其实是(2)
各入学管道的学生程度本就不同,而非招联会长期以来操弄的(1)不同入学管道 (藉以支
持其80%以上入学名额采用申请的主张)。
招联会企图误导社会大众的立论,很难想像任何受过科学训练的学者敢有此结论。其有此
误导式的结论,不外乎有两种可能原因: (1)其科学研究方法基本素养不足,或(2)其背后
有隐藏的私欲,故意引导社会舆论,以利其操弄考招制度,此答案留待读者自行判断。
此事绝非是两校之争,而是核心价值之争: 制度和理念。什么制度才可以让台湾未来更具
竞争力和社会更公平正义呢? “追求真理” 应是一个有良心学者的基本信仰和价值。傅斯
年校长有言: “科学家扯谎,不会有真的发现;政治家扯谎,必然有极大的害处;教育家
扯谎,更无法教育人。”
此事也非台大和招联会的隔空放话,欲了解此事的来龙去脉,请参见彭杏珠总主笔的报导
:“大学考招制度突转向 台大、清大在吵什么?”(《远见杂志》2017年5 月一期) 。
此文对近年来考招制度的发展有非常精辟的报导,读者也可以了解大学考招在本届招联会
主事者违反程序正义的操弄下,已脱离过去运作的正轨。
例如,对招联会研究的缺陷,笔者早于今年元月二日与招联会召集人(清大校长)的对谈即
当面劝谏,“我建议招联会不要再提此结论,高中生都可以打脸了。”无奈招联会竟由副
召集人兼发言人于三月九日在《联合晚报》扩大发表前述非科学的结论(“大学招生最好
靠考试? 一张表看各入学管道学生表现”),不仅读者譁然,多位读者(包含高中生和大学
生)更留言指出其谬误,发言人的老师清大李家同讲座教授更于《联合报》采访中,表示招
联会的说法不对。笔者亦于元月的会面中,建议召集人以招联会之名召开研讨会,开诚布
公讨论考招政策,但召集人一笑置之。
今年初激起有史以来首次252位高中校长和主任连署反对的招联会0223 通讯投票决议,即
是招联会召集人不理会台大的建议:“因大学考招调整方案系属重大变革事项,影响深远
,建请仍应提常务委员会开讨论后再行决议。”,强行采用招联会十余年来首见的通讯投
票,通过其所提的方案,与教育部考招小组23次会议的结论完全不同。此事所造成的社会
动荡,关心此事的读者们,当记忆犹新。
对未来考招,在本届招联会强推其方案前,大考中心在招联会的四场公听会调查,结果显
示有83.8%的与会者赞成全部入学考试成绩出来再办分发作业的“先考后招”方案 (此方
案亦符合教育部公告的考招三原则第三点),借此解决高中学习不完整及教学现场乱象;
同时也有76.3%的与会者赞成一次分发,以解决目前分发乱象。
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台大也建议“多元同步最优入学方案”,作为公共政策议题,提供社
会公评讨论,此方案应是对考生(和家长)最佳和最没有压力的分发方案 (其实对所有学校
亦然)。此方案根据学生的多元评量成绩和其多元管道的志愿序,同步分发至其有资格录取
的第一选择,免去其因猜测或赌博所可能造成的失误。此方法是植基于2012年诺贝尔经济
学奖的理论──-Lloyd S. Shapley 于1962年发表的《大学入学招生与稳定婚姻理论》
(D. Gale and L. S. Shapley, “College Admissions and the Stability of Marriage
,”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Vol. 69, No. 1, Jan. 1962) 研究论文,与数十年用于美国实习医生分配、器官捐赠者匹
配、公立学校分发等等的成功实务应用。
而事实上台湾医院目前实习医生分配的PGY选配法基本精神也如此,在卫福部采用 PGY 选
配法前,各医院实习医生的分配乱象丛生,实习医生一招再招无法稳定,与当今考招的乱
象雷同。Shapley的研究初衷在于如何保持配对的公正性,以及如何防止有经验的利益者操
纵系统而造成公平正义的丧失。此方案就如同我们的报税系统, 不管采用夫妻分开报税或
合并报税,报税系统总是以对纳税人最有利的方式计算税额。
而现行大学入学分发方式最被诟病的问题之一,在于学生若不满意申请分发结果而参加指
考,则必须放弃申请获得录取的资格;一旦此学生于指考表现失常,则无法回复其原先申
请系所的录取资格,造成两头落空的失落,此状况有如夫或妻另有所爱而产生不稳定婚姻
所造成的社会动荡般。台大的“多元同步最优入学方案”可以免除学生(和家长)此种赌博
式选择所造成的巨大压力,以公平解决此目前考招的一大乱象。试想如果我们报税时,
系统先计算出采用夫妻分开报税的税额,若纳税人不满意此结果而想试用合并报税,则须
放弃之前可能较佳的夫妻分开报税方案,此会造成
纳税人因税额损失而反弹般。但若没有学生、家长和高中端的鼎力支持,此方案将很难获
得合理的讨论机会。
部分媒体对台大的研究有过度的解读,甚至有情绪化的标题,此皆非对此公共议题理性讨
论的良方。台大从没有说过指考最好,只说招联会 (清大)认为申请生优于指考生的说法有
问题,更不赞成招联会根据之前有违科学精神的结论,强推80%申请的考招制度。台大主张
的是真正的多元入学,各个管道应该受到重视保留,招联会强推80%申请的考招制度会使指
考入学的管道自然消失。招联会 (清大)主张的制度和方向,即在希望逼使申请获录取者
,纵使不满意申请结果,也不敢放弃申请录取而毅然决然参加名额不到 20%
的指考。此背后算计,请读者深思,前述刘玠旸的《苹果日报论坛》投书对此招生策略亦
有清楚的说明。此制度有在为我们的学生(和家长),甚至台湾的未来竞争力着想吗? 笔者
请社会公评!
让笔者以一个相关的笑话结尾,博君一粲(但笔者内心是难过的)。某君为了要证明其伟大
的观察:“青蛙的听觉在后腿”,做了一个实验程序如下:他首先抓来一只青蛙放在桌上
,在青蛙后腿边拍击桌子,此青蛙后腿一蹬,马上跳离现场。(他极为高兴,认为青蛙的
后腿听到声音而跳开了,证明其初步假设成立) 为了证明此观察,他再把那只青蛙抓来放
在桌上,把它的后腿 (被认定的“听觉器官”) 剁掉,然后再于青蛙后腿边拍击桌子,
此时发现青蛙不动了。因此,他更得意地对此实验做了如下结论: “青蛙的听觉在后腿”
──剁掉后腿就是他观察实验多出来的变因啊
(各入学管道的学生程度本就不同) !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825/1189983/
5.备注:
点进新闻连结看会比较快
6.心得:
张教授其实上课时也提过他对招联会的看法,大概就是这篇文章的内容
不知道台大vs清大最后的结果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