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中央通讯社
2.完整新闻标题:
推荐选文变考试核心 课纲召集人懊悔
3.完整新闻内文:
推荐选文变考试核心 课纲召集人懊悔
(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24日电)
近来教育部课审会为是否降低高中国文的选文篇数、
是否该更换文章争论不休。
规划“40篇选文”的课纲召集人陈万益则懊悔,
参考性质的选文,
却变成考试必读,
承认当时决策错误。
清华大学台湾文学所荣誉教授陈万益,
曾担任教育部95课纲研修小组召集人,
也是98课纲的委员,
他今天出席台湾文学学会活动,
会后受访对课纲的国文选文争议发表看法。
陈万益表示,
40篇选文就是在他当召集人时决定下来的。
当时要面对“一纲多本”,
担心每家教科书出版社选的文章都不一样,
总篇数太多,
学生准备考试时压力会太大,
才有40篇的决定。
陈万益说,
这40篇也不是无中生有,
很多都是部编版课本选过的文章。
委员们也注意到性别问题,
刻意挑了2、3篇女性作者,
也首度选了台湾文学作品。
当初的目的只是方便出版社挑选的参考性质,
并非认定这些文章是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
也不见得是该作家的代表作品。
后续的演变却是陈万益始料未及的。
升学考试为了公平,
不敢选个别出版社“独家”的选文,
反倒使40篇变成必考重点,
后来各出版社变得不敢不选,
即便只有25篇当正式课文,
剩下15篇也一定列作补充教材,
大部分的高中教师,
都要求学生全部读完。
陈万益认为,
40篇选文已悖离当初设计的原意,
现在课审会为选文争论不休,
也实在是“吵错了”。
他主张,回归语文教育的初衷,
思考究竟要教下一代什么东西。
陈万益提到,
如今资讯发达,
很多知识网络随时找得到,
“背诵”不该是教育的重点。
语文教育有很多面向,
需贴近日常生活,
他就认为可以教“短信文学”,
让年轻人学会如何清楚、明了的表达想法和沟通意见,
如何论述有逻辑,
如何避免触碰到敏感的种族、性别禁忌等。
陈万益说,
他了解高中老师的辛苦,
要在有限的6册中把中国历代文学史、名家教过一遍,
总是觉得“教不完”。
或许该思考的是把长期僵化的“紧箍咒”拿掉,
摆脱纯粹的知识记忆,
让孩子呼吸新鲜空气。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bit.ly/2wKo9Tt
(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708240344-1.aspx )
5.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