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 台湾缺电史 与能源多元化

楼主: WKC1799 (湖人都是狗)   2017-08-09 13:44:23
文长慎入
二战后,中华民国政府于台湾电业之发展沿革可划分为如下7个时期
1946年5月1日,台湾电力株式会社正式改组为台湾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1.接管修复时期(民国34年至42年):水力为主
1946年 民国35年5月1日台湾电力公司成立。
民国42年,装置容量36.3万瓩
水力发电占93.7%,火力发电占6.3%
发电设备以“水力为主”
================================
2.初步扩充时期(民国43年至54年):水火并重
自民国51年起,火力发电量首度超过水力,使电力系统由以往之
“水力为主”进入“水火并重”时期。
================================
3.火力高度开发时期(民国55年至63年):火主水从
民国5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工业迅速起飞,用电量剧增,
台电公司乃开发大容量高效率之火力,
电力系统由“水火并重”进入“火力为主,水力为辅”时期
在输变电系统方面,完成全长330回线公里之345千伏(345kV)
超高压输电线路 以提升输电容量及稳定供电系统。
================================
4.核能发电发展时期(民国64年至74年):能源多元化
民国63年及69年,为因应石油危机后之能源情势,
政府能源政策改采发电来源多元化政策
一方面推展核能发电,至74年先后完成三座核能发电厂,
装置容量达514.4万瓩,
同时继续引进大容量高效率火力机组,
电力系统因核能电厂加入而进入“能源多元化”时期。
================================
5.促进电力供需平衡时期(民国75年至82年):需求面管理
民国75年至79年间,备用容量渐感不足
故本时期除适时兴建大型火力、开发优良水力外,
乃积极推行时间电价、可停电力、节约用电
并鼓励汽电共生发电等 力求电力供需平衡
电力系统进入“需求面管理”时期
================================
6.开放发电业时期(民国83年至95年):开放民间经营发电业
民国80年代起,电业自由化逐渐蔚为全球风潮
由于国内用电迅速成长,电源开发因地狭人稠而日益艰难,
政府乃顺应世界潮流,开放民间兴建电厂以加速电源开发
台湾发电市场进入“开放发电业”时期。
================================
7.节能减碳时期(民国96年迄今):
自民国95年起,国际化石燃料价格大涨,严重冲击电业的经营环境。
我国自产能源缺乏,为确保电力事业永续发展
在供给面发展低碳电力
在需求面全力推动节约用电及提升用电效率。
至此,我国电业市场进入“节能减碳”时期。
===============================
1626年 西班牙人自基隆登陆台湾
当时发现居住汉民的聚落 已经开始利用煤炭炊煮
西班牙人亦利用民众零碎挖掘的煤炭
做为军队的补给
后来荷兰人以强势的武力驱赶西班牙人 为了建立西太平洋的航行基地
荷兰人威逼台湾居民采煤交与其使用
1817年 台湾石油发现的地点是在今日苗栗出磺坑地区
1861年 先民邱茍在后龙溪牛斗口南岸挖掘了台湾第一口油井 深约3公尺 每日可产油40多

沈葆桢巡视台湾时,将油权收归官办,成立油矿局
聘请英美技师,购进美国机具,进行机器凿井开采石油
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再设煤油局,一共钻井5口
最深的达120公尺 但仅有一口井产油
第二任台湾巡抚邵友濂就将其撤销
民众以纳税金方式 采收旧井涌出的石油 每日仅约得60斤
总计,清朝经营台湾石油共约15年,但成效不彰
1879年 刚发明电灯
..................................
1937年-1945年 因应日本在中国战区的情势 日本管制台湾军用物资
煤产全由日本政府统购 并且严格管制价格与外销 以支应战事的运用
1946年 民国35年05月01日 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电力株式会社
将其改组为“台湾电力公司”
并采用于右任题字作为公司名称之标准字
当时全台湾电力系统总装置容量为27.5万瓩
但因受战火破坏,可用电力仅为3.3万瓩
经过多年复建,台电的发电装置总容量达到36.3万瓩
主要以水力发电为主
1951年-1961年 民国40年-50年 水力为主 每年夏季都实施限电措施
工业迅速兴起 引发了迫切的电力需求 电力供应赶不上需求增加的状态
每年夏季都实施限电措施 工商业和社会大众无不怨声载道
1953年以前 水力为主 火力为辅 备用容量率有高达75%
水力占比非常大 枯水期的冬季 与春季遇到枯旱 每年都有限电
大部分的限电 都限当时的台湾铝业
台肥公司等大用户 轮流停电
1960年 低价原油的风潮 转变了全球能源的趋势“重油轻煤”成为时势所趋
1960年代起,台湾轻工业发展快速 重工业则居于次要地位
政府为了增加出口换取外汇 还设立加工出口区来增加外贸收入
1961年-1981年 民国50年至70年
平均约每2年就有一个较大的新电厂产生
1962年 民国51年 火力发电量首度超过水力,最高时更达到百分之77.2
1962年 为水力与火力并重期 逐渐转型为 火力为主 水力为辅
1965年 水力与火力并重转型期 备用容量几乎都是低于零 年年限电
大部分都是枯水限电 机组跳机 台电积极开发火力或核能电源
克服这零备用容量率的运转困苦时期 并应付经济成长的需求
1970年 能源危机的爆发 又使煤矿成为焦点
进入火力核能为主的时期
1973年 政府订颁“当前煤业政策”
采取重点生产、协助良矿、淘汰次矿等措施
当时石油缺乏的情况 台电公司恢复大量使用煤炭
价格曾短暂大幅扬升 促使煤矿业恢复投资信心
煤矿业的短暂荣景并不长 比较严重的问题是矿场安全台湾煤矿的开采
遇见的多为最恶劣、以非常高成本仍难以克服的情况
1997年,政府检讨修正“当前煤业政策”后,颁布“台湾地区煤业政策”
取消 进口煤需搭配购买 台煤的规定
逐渐将本土煤业导向终点
当时自产煤的价格约为进口煤的2倍以上
台电公司一直以补贴的方式支持国内煤业发展
在质量、价格确实无法与进口货竞争
火灾、水灾、落磐的灾难事故频传
使得煤矿经营受到致命的影响
2000年 台湾最后四个煤矿场 宣告停工
1970年代的两次全球性石油危机的影响 台电开始进行发电来源多元化政策
并开始建置核能发电厂
核一厂
1970年 核一厂核准兴建
1978年12月 一号机开始商业运转
1979年07月 二号机开始商业运转
核二厂
1974年09月 开工兴建
1979年08月15日 一号机紧急起动变压器及相关总线 高低配电盘与马达控制中心
由系统受电运转成功,即核二厂工程已进入试运转阶段
1981年01月 一号机完成铀燃料装填,较预定进度提前115天
节省钜额工程费用及燃料费支出
第二部机工程较第一部机延后一年开工
1981年12月 一号机商业运转
1983年03月 二号机商业运转
核三厂
1981年 开始兴建
1984年07月27日 一号机商业运转
1985年05月18日 二号机商业运转
核四厂
1999年03月17日 开始建设
至今 ....
================================
反应炉 开始商转日期 商转执照期限(除役日期)
核一厂
一号机 1978/12/06 2018/12/05
二号机 1979/07/16 2019/07/15
核二厂
一号机 1981/12/28 2021/12/27
二号机 1983/03/15 2023/03/14
核三厂
一号机 1984/07/27 2024/07/26
二号机 1985/05/18 2025/05/17
核四厂
作者: peter080808 (peter)   2017-08-09 13:45:00
你直接叫人去看维基就好
作者: widec (☑30cm)   2017-08-09 13:46:00
Po个wiki连结就可以了
作者: xxxxxmay (5x天)   2017-08-09 13:46:00
不管啦 9.2文组害的。先喊先赢
作者: chenwayne (chenwayne)   2017-08-09 13:48:00
不是觉青害的吗?
作者: IDaHoo (爱打呼)   2017-08-09 13:48:00
脸书好友有共谍就是潮 http://imgur.com/AZOqrqU
作者: Handway (天元突破)   2017-08-09 13:51:00
ㄏㄏ
作者: werlight (Light)   2017-08-09 13:52:00
脸书好友有共谍就是潮 http://imgur.com/AZOqrqU
作者: dreamnook (亚龙)   2017-08-09 13:54:00
看起来根本就为国为民还要被一群废物吃肉喝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