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华尔街日报
2.完整新闻标题:
中国资管行业泡沫让监管无从下手
ANJANI TRIVEDI
3.完整新闻内文:
中国监管部门正在将资产管理行业最新出现的泡沫作为整顿目标。不幸的是,这个目标并
非静止,而是在移动。
作为大量资本困守国内的副产品,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在过去两年内膨胀超过一倍,目前
约人民币60万亿元(接近9万亿美元)。一个由银行、基金、信托、券商以及保险公司等
金融机构构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发行了该行业的大部分产品。
对于中国的监管机构来说,问题不仅仅在于这个行业的绝对规模。主要参与者之间关系的
不断演变及其所售产品性质的不断变化让监管机构几乎无从下手。即便监管机构设法清理
了一类违规行为,很快就会有另一类出现。
问题的源头主要在中国银行业,近年来银行业发行了接近人民币30万亿元的理财产品,将
其作为有获利前景的短期投资机会提供给普通居民和企业客户,而这些投资者却认为,理
财产品带有银行的隐性担保。据研究机构Autonomous Research的分析人士给出的数据,
截至第一季度末,这类未到期的理财产品总计达到4.4万款,其中超过一半将于第二季度
末之前到期。相比之下,在1998年至2008年期间,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西方银行共计
发行的类似复杂理财产品仅为7,300款。
这类产品通常不计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会以各种方式影响金融系统,从而加大监管难度
。Autonomous估计,那些试图人为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银行已将约3.7万亿美元的银行贷款
打包成理财产品销售。其他寻求高收益资产的小型银行是这类理财产品的客户之一;这类
产品也投资股票、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和大宗商品等资产,不时在这些市场引发泡沫。
令情况更加复杂的是,银行还可能将部分贷款打包并销售给共同基金和信托等非银行金融
机构。这些机构随后将这些贷款打包成资产管理产品和计划,再卖回给原来的银行和其他
机构。于是说变就变!一家银行的贷款账项转眼之间变为其投资组合的一部分。
Autonomous估计,银行通过这一途径又卸掉了1.9万亿美元的贷款负担。加上打包成理财
产品的贷款,影子银行业务规模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
随着银行找到其他新途径销售这类产品,大型保险公司和券商也进入理财产品销售网络,
这类机构常常利用杠杆相互购买更多的产品,这只会使问题恶化。这类产品通常投资的资
产期限较长,而产品本身期限较短,这就产生了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风险,若资金面受到
挤压,可能造成中国市场失稳。
中国监管部门已显示出推动金融系统去杠杆的决心,正在整顿不同金融机构联合发行的复
杂资产。这一任务看来艰巨。只要金融系统继续上演“变形记”,任何监管整顿行动可能
只会催生不可估量的新风险。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cn.wsj.com/big5/20170804/hrd122200.asp?source=Rs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