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atpooh (i live in 100 aker wood)
2017-08-02 23:00:51FB卦点说明:马总统看完敦克尔克大行动,觉得很好看,但对于希特勒的战术,仍然百
思不得其解。
FB连结: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54934797901979&substory_index=0&
id=118250504903757
FB内容:
从敦克尔克到仁安羌
第一次读到二战英国远征军在1940年5月从敦克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我正在建中读高一。3
3万濒临围歼的英军(含部分法、比、荷军)能在九天内横渡英法海峡,安全撤回英国,
而希特勒居然下令战车部队停止攻击三天,空军也未大举出动,实在匪夷所思,多年来不
得其解。
上周我跟美青及同仁共同观赏新片“敦克尔克大行动”(Dunkirk),一方面被导演诺兰
(Chris Nolan)用小故事讲大历史的手法吸引,觉得有趣与感动;一方面联想到两年后
亚洲战场上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在刘放吾团长领导下,以800多官兵(不到一个团),
突破日本樱井省三中将所辖33师团数千人的包围,解救濒临崩溃的7,500英军的缅甸仁安
羌大捷。
敦克尔克大撤退被英国人视为奇蹟,因为事前连首相邱吉尔都认为能救出3万5千英军就不
错了。在德军以闪电战术横扫东欧、西欧的当时,这项保存实力行动的成功,远超出预期
,也恢复了英国人的自信。撤退官兵不但投入随后登场的“不列颠之战”,四年后更加入
诺曼第登陆之战。相比之下,当时数万被破坏后弃置的大砲、战车、军车、迫砲与机枪,
也就不算什么了。
1942年仁安羌大捷的规模远远小于敦克尔克大撤退,但意义更重大。
第一,这是我国在1941年12月9日对日宣战加入同盟国五个月后,国军在海外第一场胜仗
。
第二,这是日军33师团自日本仙台编成后从中国内地打到东南亚,一路所向披靡,这是第
一场败仗。
第三,英军在天气酷热又缺水、缺粮的情况下,被日军包围近月,濒临崩溃,已有士兵自
杀。1942年4月18、19两天远征军113团在刘放吾团长领导下结合英军全力反攻,终于突破
日军封锁,反败为胜,解救7,500英军官兵、牧师与眷属。消息传来,中英美报纸均大幅
报导。也在4月19日,美国杜立德中校率领16架B-25轰炸机从北太平洋上“大黄蜂号”航
舰起飞轰炸东京等日本大城成功,两役相互辉映,对提升盟军在珍珠港事变后的低迷士气
,帮助很大。
第四,这些英军,在斯立姆(William Slim)将军撤回印度后整训,投入两年后的英帕尔
(Imphal)之役,大败日军,毙敌5万多人,为日军当时在海外第一大败仗,奠定保卫印
度,反攻缅甸的基础。
第五,这一次我国远征军的战力、勇气与义气,令英国人惊艳、美国人肯定。不但英国女
王、美国总统、中国委员长授勋颁奖,八个月后(1943年一月),英美两国主动与我国废
除不平等条约,另订平等新约。一年半以后(1943年11月),并邀我国蒋委员长参加“开
罗会议”,我国逐渐成为全球四强之一,也为光复东北与台湾创造了条件。
1992年4月,仁安羌大捷50周年。英国首相柴契尔夫人在访美时专程探望旅居芝加哥的刘
放吾将军,再三感谢刘将军当年对英军的救命之恩。2013年,当年英军上尉费兹派翠克(
Gerald Fitzpatrick)以90高龄出版“中国人在缅甸救了英国人”(Chinese Save Brits
-in Burma),高度肯定仁安羌大捷。
有人说,对英国来说,仁安羌大捷是“亚洲的敦克尔克”,良有以也。
※ 脸书爆卦请用FB当标题,并附上20正体中文说明卦点,违者水桶一个月。
※ 注意!滥用FB爆卦视同闹板文处理。
※ 记得要附上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