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些西方人谈儒家行为,
发现儒者都是一群擅长虚伪作表面的家伙。
连孔孟也不例外。
这事情是这么来的:
论语中孺悲与孔子的故事,
西方人觉得意味深长,
而儒生们却一点儿也不理解。
下面一段选自莱格的译文:
孺悲想拜见孔子,孔子托辞有病,
谢绝见他。
但传话人一出房门,孔子便取下瑟,
边弹边唱,故意让孺悲听见。
孔子不想接见孺悲这样的人,
便以中国的方式来解决。
孔子的做法后来为孟子所仿效。
孟子曾在某国作为客人被邀请上朝,
但他希望国王能给他以第一次召见的荣誉,因此托病不出。
第二天,为表明这只是个借口,
便在别处觐见国王。
陪伴孟子的官员,
夜里与孟子就孔子的上述行为,
进行了一次长谈。
但讨论只局限在礼节惯例方面,
没有涉及到为方便而撒谎的道德问题,
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有人思考过这一问题,现代的孔门弟子在给学生解释这一段时,
也没有超出上面的讨论。
其实儒家的圣人都很虚伪吗?
4不4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