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中央社
2.完整新闻标题:
心脏毛毛不知原因 病史本土化帮找解答
3.完整新闻内文:
(中央社记者陈伟婷台北30日电)一名病人主诉“心脏很毛,有时候睡到一半就毛毛的感
觉醒来”;心脏科医师洪惠风如实纪录病史并分享,获建议可能是“腿不宁症候群”,果
然确诊,解决“悬案”。
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洪惠风今年3月遇到一位病人,自诉“晚上心脏很
毛的感觉,有时睡到一半就毛毛的感觉醒来”,不是心悸,在左乳头上方,感觉在抓,“
会怕,不知道怕什么的感觉”,每次持续整夜,起来走动就比较改善,躺下来比较静的时
候,“毛又来了”。
当时洪惠风将这段病人主诉以中文书写,贴上脸书(Facebook)分享,并说,“这是今天
遇到最难的病人”,是心律不整?胃食道逆流?或肌肉神经问题?并说“毛毛的,英文要
怎么翻译阿?”当时有些“脸友”也留言,“毛毛的应该去收惊”、“跑错科了”;但也
有一名医师脸友提醒可能的诊断建议。
洪惠风日前又在脸书贴文,时隔4个月,终于找到这名病人的病因,经过系列检查证实病
人“心脏很毛”的主诉,是罕见的影响胸部的腿不宁症候群(Restlessleg syndrome
involving chest wall)。
医界曾有病历中文化讨论,希望让民众看的懂;不过因医疗专业用语多且病历目的不只限
于医病沟通,若全用中文书写,也有传承、研究的侷限。洪惠风则采折衷之道,将病人自
诉的病史“本土化”,病人用台语讲就用台语发音纪录、用国语就用中文,希望精确纪录
病人感受,有利做出更精准的判断。
洪惠风受访时表示,当时遇到这名“心脏毛毛”的病人,觉得这个症状描述得很精准,但
毛毛的如果用英文书写,真不知道要怎么翻译才能传达病人感受。直接以中文写出,放上
脸书后,果然就有人分享经验,其中就有医师提醒“可能是腿不宁症候群”。
曾有一名病人自诉,胸闷,每次可以闷整天,运动不会更闷,“闷的时候ㄍㄧ ㄍㄧ ㄍㄨ
ㄞ ㄍㄨㄞ(台语发音)”;洪惠风说,当时也是想了老半天,最后诊断出为心律不整。
回过头看病人主诉,其实表达得很清楚,应该从病史就能正确诊断,但“ㄍㄧㄍㄧㄍㄨㄞ
ㄍㄨㄞ的主诉,还是第一次听到。”
洪惠风说,当病人主观描述症状时,不管是讲胸部“绑绑”、“紧紧”、“束住了”,英
文可能都用同一个字,但感受可能大不同;有些人说“喘”、“喘喘的”、“喘大气”、
“喘的上气不接下气”,都有程度的差异,也可能是不同的疾病。
病史本土化、详细纪录病人主诉也有助精准检查;洪惠风表示,如一起车祸,先被追撞后
,头再撞到安全岛,若是用英文书写,临时想不起“安全岛”的英文而省略,只写“
Traffic Accident”(交通意外),没记录到2次伤害,就可能错失时机。1060730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707300181-1.aspx
5.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