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金装”,梅克尔听华格纳
http://uc.udn.com.tw/photo/2017/07/27/99/3809293.jpg
你喜欢华格纳的歌剧吗?梅克尔(Angela Merkel)很喜欢,所以她才难得穿上一袭“金装”,与丈夫绍尔(Joachim Sauer,中间撑伞者)携手出席今年“拜鲁特音乐节”的开幕夜。
“拜鲁特音乐节”也被称为华格纳音乐节,1876年由德国音乐传奇——里察.华格纳(Richard Wagner)——本人创立。作为古典音乐界最重要的年度盛会之一,每年夏天拜鲁特音乐节都会在北巴伐利亚、由华格纳亲手设计的“拜鲁特节日剧院”盛大展开,并透过众当代大师,经典重现华格纳所留下的系列作品。
由于华格纳在德国与乐界的传奇地位,每年的音乐节都会吸引大批朝圣乐迷。尽管演出期间长达一个月,高价的入场券仍一位难求,黑市不但价格冲天,热门购票的候补名单甚至能排到10至15年。
一向低调的梅克尔夫妇,也是每年拜鲁特音乐节的“固定来宾”。一向低调的他们,几乎每年都会来音乐节报到。像是去年第105届音乐节的开幕夜,就因德国遭遇恐攻威胁而取消,但无法踩红毯、听首夜的两人,仍择日以“一般乐迷”的身份私下与会。
而今年梅克尔出席的首日节目,也以华格纳的经典作品《纽伦堡的名歌手》为开幕,并破天荒地由澳洲籍的犹太裔导演柯斯基(Barrie Kosky)指导演出。
《纽伦堡的名歌手》虽是华格纳少数的喜剧剧作,但原作内容却常被指责是“最强调日耳曼特质”“最丑化且极具反犹太象征”的华格纳作品。在纳粹时代,《纽》剧就是纳粹政权最为推崇且散播的宣传剧作,因此本回由犹太裔名导诠释,才格外特别被外界所关注。
当然,这也是因为华格纳的众多推崇者中,最具名气与争议的,莫过于是阿道夫.希特勒。
除了纯粹的艺术共鸣外,希特勒也曾表示:华格纳的《黎恩济,最后的护民官》(叙述极具理想的黎恩济,在率领罗马市民对抗贵族后,却因误解而被市民所弑的悲剧),就是引导自己从政的“启蒙作品”。
尽管纳粹崛起之际,华格纳早已离世,但年轻的希特勒在从政初期就与华格纳一族交好,像是华格纳的儿媳、拜鲁特音乐节后来的组织者——温尼菲德(Winifred Wagner)——就是希特勒的坚定友人,当希特勒于“啤酒馆政变”失败入狱后,温尼菲德还密集探监,甚至为希特勒在狱中执笔的《我的奋斗》提供文具与稿纸。
出狱之后,希特勒也成为拜鲁特剧场常客,时常作客华格纳家的阿道夫,甚至被华格纳的孙子沃尔夫冈(Wolfgang Wagner)管作“阿道夫叔叔”,或是更亲暱的“狼叔”(Onkel Wolf,希特勒的暱称)。
华格纳作品中的种族暗示与纳粹时期的宣传使用,在二战结束后也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华格纳的艺术与思想如何诠释?其作品是否该为纳粹负责?激烈的对立争辩,现在仍没吵出定论。不过对于以色列来说,直到今天国内仍以“记忆犹太大屠杀”为名,禁止华格纳作品在国内的演出与公开播送。
另一方面,在华格纳身后,拜鲁特音乐节的组织权虽已由“拜鲁特-里察.华格纳基金会”所有,但在不成文的默契与传统下,每年的音乐节总监,仍都由华格纳一族的后代维持大梁。然而每年的展演过程中,如何诠释华格纳?不同的手法与表演角度,该如何在传统与艺术再解之间取得平衡?“华格纳们”往往意见相左,彼此攻讦、反目成仇的戏码,也往往是每年音乐节的场边话题。
回头来看,今年的音乐节已由《纽伦堡的名歌手》开幕,预定中也将在8月28日在《诸神的黄昏》,为一年一度的传奇画下句点。
http://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2608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