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经费没保种...未来台湾的餐桌食物 恐受制于他国
联合新闻网
http://imgur.com/0TsEXWm
亚蔬的种原库内现存有6万多种种子,每包种子经干燥处理后都要打上编号建档,以利后
续资料追踪。
面对气候变迁的挑战,保种重要性不言可喻,但却面临经费、资源不足窘境,研究人员担
心,若我国不积极进行,未来我们的餐桌食物,恐受制于他国。
农试所作物种原组研究员兼组长温英杰表示,各国采种团队都深入各地采集种子,美国到
缅甸带回抗病虫害的品种,此外,大陆在非洲、韩国在缅甸、日本在印尼盖种原中心,一
方面支助小国,同时蒐集种子。日本更曾来台湾采集连台湾人都不知道的武陵野梅原生种
原。
温英杰说,保种育种都是百年大计,现在不做,未来就来不及,如果有新的品种,还能够
跟其他国家交流、拿到更新的种原。不过近年来,官方跟社会不重视,使研究经费不断缩
减。农试所所长陈骏季表示,有保种才有育种,虽然大家都知道保种的重要性,可是需要
经费时“又是另一回事”。
台大农艺系名誉教授郭华仁表示,农委会研究经费十年来逐年减少,但育种需要长期投资
,一个品种至少要培育八到十年,可惜社会对于农业发展看得不够长远,立法院要求农业
改良机构等研究单位每年也都要有“业绩”,扭曲农业研究本质,使得育种家只好迎合市
场需求,培育容易技转的种子。
立委蔡培慧说,目前总体预算忽略品种改良,农试所早期育种目标都是“肥美量多”,如
今应考量培育耐极端气候品种的目标。
http://tinyurl.com/y7e8ba58
小央:蛤 钱沾轻轨赶快过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