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医生痛诉:被通报N次的受虐儿 照样被打死

楼主: Feishawn (亚鱼儿)   2017-07-19 13:30:56
医生痛诉:被通报N次的受虐儿 照样被打死
这是一个20年儿童加护病房医生吕立的告白:
我在台大医院儿童加护病房将近20年,看到一些孩子已经被通报三、四次了,最后还是送
到加护病房。如果告诉我是没通报,第一次被打就这么严重,好吧,我们的体制来不及发
现;可是他被通报受虐N次了,还是照样打到快死掉、打到重残、打到脑死,打成植物人
,甚至有些要撤除维生医疗。怎么会这样?
我们觉得异常的,社工没感觉,或者他们看到一个受伤的孩子,却不认为有受虐。社工常
回答我们,这小朋友活蹦乱跳呀,妈妈看起来很爱他,家人相处都很OK呀……。
难道要打到遍体鳞伤,很明显看出已威胁到生命,或骨瘦如柴快饿死了,才能成案?
两年前西雅图儿童医院儿少保护部门教授来访问,他说台湾好奇怪,家长自主权竟然可以
压过儿少生命权,纵容有些孩子可以轻易死去。
台湾少子化谈了10年,也开过国是会议,讨论了很多儿少保护议题,现在报告还躺在抽屉
…………。
该受保护却遭毒手
去年底辅导受虐儿达9,470人
6月4日,新北市一名因遭受家暴而接受服务的8岁男童,竟被生母与同居人活活打死。一
个早在两个月前,就进入儿少保护系统的孩子,还是来不及长大,这样的保护网,破洞大
到令人难以想像!
台湾虐待儿童的可怕,已经足以让台湾被视为不文明的国家。去年,全台湾18岁以下儿童
、青少年因遭受虐待而通报后的死亡人数,创下历年新高,达127人,也就是平均每周有
2.4名儿少死亡,是台湾20岁以下死亡率的近64倍!
卫生福利部保护服务司统计,2016年疑似遭受不当对待的通报个案人数总计近5万5千人,
等于不到10分钟就有一人被通报,其中由社工一对一调查,确定开案介入辅导的达9,470
人(17%),开案率较2015年同期微幅减少14%,但死亡人数却暴增近1倍。
“来到少年法庭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所谓生存游戏的胜利者,”基隆地方法院调查保护室
主任调查保护官王以凡说,手上孩子几乎过往成长史都有被不当对待,“只是他在儿虐过
程中是打不死的蟑螂,躲过好几次致命伤害,所以活到现在,他成长过程的创伤就反扑出
来,造成他现在的违法行为。”
在死了一个8岁男童之后,不免让人担忧新闻背后其他9,470颗隐形炸弹,是否可能一一引
爆?
首先必须检视台湾现行儿少保护网的漏洞真相,第一个问题就是天罗地网式通报,造成资
源浪费。从通报来源看,去年高达82%是责任通报,也就是来自医护、社工、警察、司法
人员或老师等专业人士,其中来自父母、亲友或邻居等的一般通报,占比不到两成。
“有一件事让人不安:卸责式通报。”台湾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刘淑琼观察,依法必
须全员通报,造成只要有通报就没责任,所以“打个喷嚏也通报”。
公权力未落实
家长凌驾孩子生存权 救援受阻
此外,社工工作性质高压,挫折感重,警政、司法等公权力介入不够落实,社工无法第一
时间就调查清楚儿虐事实,及时把小孩带离,也是一大问题。常常调查还没开始,家长就
可能端出闭门羹,社工连小孩都无法见到面。“世界各国都叫杀子自杀,或杀子后自杀,
不叫携子自杀。”台湾传统上还是认为孩子是父母财产,仍习惯称呼“携子自杀”,观念
之根深柢固,可见一斑。
“在国外,美国、香港、新加坡……这件事情不会发生。”张秀鸳说,国外家长普遍都有
清楚的公民意识和守法概念,今天社工来执行公权力,不配合,马上可以请警察给你上手
铐,因为你妨害公务执行。问题是台湾警察不敢,父母顽强抵抗、法治观念落伍,“认为
这是行使亲权,亲权大过孩子的人权。”
社工压力与案量过大,形成第三个问题:社工高缺额、高流动率。在美国,儿少保社工个
案比约是1比20,张秀鸳说,台湾家扶基金会、儿福联盟等二线民间机构社工,有一社工
负责25案的上限,但公部门儿少保社工个案量没有限制,平均在35案上下,有时会到50案
,超过负担还是继续进来。
社工人力不足
缺乏经验 错过救童最佳时机
一位资深社工透露,她所在的家防中心,担任紧急救援任务的社工,理应要很有经验,但
其中4分之1年资不到1年、2分之1年资不到2年,超过3年就叫资深、2年就有机会当督导,
有职缺但聘不到人,缺3分之1到4分之1人力是常态,人力从来没有充足过。
台湾儿少保护资源不足,也不够多元,也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刘淑琼观察,有的县市安置
资源不够、机构床位不够,当社工评估认为必须立刻安置时,却可能没地方能送,特别是
3岁以下或身心障碍的孩子,最容易成为“难置儿”。
我们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但是从以前到现在,没有选票也无法为自己代言的儿少
,其实是声音和身影都微小,甚至隐形的一群人,台湾9,470颗受虐儿少的隐形炸弹,谁
来拆?
Yahoo新闻:
https://goo.gl/8gcfYp
作者: kaito1209 (小乌龟)   2017-07-19 13:32:00
没死人都没事 跟中国一样
作者: hitsukix (胖胖)   2017-07-19 13:32:00
官员:我买的房不能跌才是大事
作者: kuosos520 (kkk)   2017-07-19 13:33:00
真难过
作者: MrXD (Mr.XD)   2017-07-19 13:33:00
官员啥样 民代啥样
作者: eugenehi22 (最开心的事:笑看脑残蛆蛆)   2017-07-19 13:33:00
不要再猜新北囉
作者: crimson11 (crimson)   2017-07-19 13:33:00
避孕堕胎措施宣导没落实
作者: k960608 (雾羽‧浪沙)   2017-07-19 13:34:00
弱肉强食
作者: logojuju55   2017-07-19 13:34:00
军公教:让我们继续反年改
作者: eateate04 (爽死啦)   2017-07-19 13:34:00
让我们继续钱沾
作者: crimson11 (crimson)   2017-07-19 13:34:00
有些没能力又爱修干的垃圾不应该有小孩
作者: bab7171   2017-07-19 13:34:00
学会还手不是刚好而已吗
作者: ihatechina ( )   2017-07-19 13:35:00
有小孩后看这种新闻都好难过
作者: Peach99 (peach)   2017-07-19 13:35:00
很难过
作者: webster1112 (webster)   2017-07-19 13:37:00
台湾小孩都有 煎 煮 炒 炸 的 要三杯? 你等等马上来(干你妈 看英国吃人魔杀虐童者超疗愈的)
作者: lbowlbow (沉睡的小猫)   2017-07-19 13:38:00
这种父母被小孩干掉也是活该,可怜人生已经被毁了
作者: pantani (我也想当绿手指)   2017-07-19 13:38:00
记得我小时候有次难得当天没被打 结果睡前还是被打了QQ
作者: WindSucker (抽风者)   2017-07-19 13:39:00
9487人
作者: BerserkerAxe (织织)   2017-07-19 13:39:00
老人才是重点虐死再生就好继续反年改叭叭叭
作者: lkksppet (義美鮮奶茶)   2017-07-19 13:39:00
很难过 Q Q
作者: dwood123 (朽木)   2017-07-19 13:41:00
台湾公权力没落实在各
作者: asdf70044 (A7)   2017-07-19 13:41:00
小孩又没现成选票 是能干麻
作者: kuromai (暮)   2017-07-19 13:41:00
生生生,加油加油~
作者: Nimrodel (.........)   2017-07-19 13:43:00
这跟劳检一样阿 法摆在那 又不给人力 骂第一线有用吗?
作者: berice152233 (WASHI买的zenfone2)   2017-07-19 13:43:00
作者: ar0sdtmi (黑色眠羊)   2017-07-19 13:44:00
不学会还手就是投胎…这样子的环境人能学好 鬼才相信
作者: lunaX19 (Lazy&)   2017-07-19 13:44:00
9千...
作者: tbaby (车震?床震?地震!)   2017-07-19 13:45:00
社工都去了 还觉得正常 竟然怪没人力?
作者: IHD (终于要等到时空变异了吗?)   2017-07-19 13:46:00
家长自主权输给儿少生命权? 这样儒家会爆炸吧? 文化请尊重
作者: LYS5566 (明灯❺❺❻❻)   2017-07-19 13:46:00
高调
作者: iMANIA (我狂热)   2017-07-19 13:47:00
高调
作者: wheat1130   2017-07-19 13:48:00
少子化+1
作者: VXcc (vX)   2017-07-19 13:48:00
唉唉 应该强制结扎
作者: treeson (树桑)   2017-07-19 13:49:00
实际上很多人还是觉得小孩被打活该
作者: louisc123 (vic)   2017-07-19 13:49:00
大概要发生儿童弑亲的状况才会去正视吧…
作者: treeson (树桑)   2017-07-19 13:50:00
上次去看医生才看到祖母跟妈妈在围殴一个不听话的小孩,想到就头痛
作者: cycutom (cycutom)   2017-07-19 13:51:00
都是社工在判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